不會死的癌症 這病讓許多人提早離開職場

聯合報 記者李樹人╱即時報導

連續拿過多次優良教師,在某高職執教的陳小姐備受師生肯定。前幾年卻被類風濕性關節炎擊垮,因為關節腫脹疼痛,體力無法耐受而請病假。另一半為了照顧她而提早退休,所幸她在使用生物製劑後重返職場,投身最愛的教育工作。

台大醫院內科部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謝松洲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常見的自體免疫疾病,國內約有一、二十萬名病友,好發於30至50歲女性,正是工作或肩負家庭照顧重任的年紀,其中約4.5萬名患者領有重大傷病卡。

謝松洲說,患者長期承受慢性、發炎性滑膜炎,以致軟骨腐蝕、骨頭遭破壞,最後關節扭曲變形,若未及早診斷、治療,約兩、三成將在兩、三年內惡化,難以工作,甚至生活無法自理,造成家庭及社會沈重負擔。「那是一種24小時無間斷的痛,如同不會死的癌症」。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執行長張玲媛說,外人難以體會那種終日痛苦。

目前治療主要是生物製劑合併傳統「免疫調節藥物」。雖然現有治療已有長足進展,但在疾病緩解目標上仍有很大進步空間。謝松洲說,目前僅約四成病人治療後能達到疾病完全緩解。未達疾病緩解的患者,其部分關節仍會反覆出現腫、痛、發炎,因而影響工作與生活。

張玲媛說,有些病友治療後仍無法達到疾病緩解,提早退出職場,「一個在郵局工作的男病人提早退休;還有百貨公司收銀機小姐因手部疼痛、變形,只好辭職」。

在「牽手」攝影展中,透過影像比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與正常人的手指之差異。圖/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

謝松洲說,除了療效,部分病患無法耐受傳統藥物副作用,如噁心、極度疲倦、想吐、甚至肝指數異常等,期盼未來能有更多治療藥物的選擇,尤其減少併用傳統藥物,仍可達到理想的療效,以嘉惠更多病友。

類風濕性關節炎 自體免疫疾病 肝指數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