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長期貧血 小心可能是「前白血病」
許多年長者都有貧血問題,成大醫院雲林斗六分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顏志傑表示,若貧血合併血小板低下出現紫斑、瘀青或出血傾向等症狀,或是合併白血球低下出現感染、發燒或免疫力降低等症狀,小心可能是骨髓分化不良症候群,若未及時治療,存活期可能只有2年。
日前一名53歲的李姓患者因長期貧血到成大斗六分院求診,該名患者曾經嘗試過食療,補充鐵質、葉酸或維他命B12,仍無法改善並需長期輸血,門診求治後發現有全血球低下情形,經骨髓檢驗,確認帶有高風險染色體型及過量芽細胞,屬高風險骨髓分化不良症,所幸經標靶藥物治療後漸有改善,已成功脫離輸血人生。
顏志傑說,坊間對於改善貧血的觀念,不外乎補充鐵質、維他命B12或葉酸等營養素,但並非所有貧血都是因為缺鐵或營養素所造成,有可能是骨髓分化不良或是轉移性癌症、血液病變、藥毒物、感染、骨髓再生不良或分化異常等。
顏志傑指出,骨髓分化不良症候群,源於造血細胞功能異常,導致血球分化成熟不良,臨床上經常會合併有惡性芽細胞,在90年代以前並無有效藥物治療且極易轉變為俗稱血癌的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被稱為「前白血病」,致死率高,平均存活期約為2年。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約有500例新診斷的骨髓分化不良症候群的患者,多好發於70歲以上老人,顏志傑說,骨髓分化不良症現今已不再是絕症,除輸血外,尚有許多新療法可以選擇,如化學治療、血球生長素療法、免疫抑制療法,或是去甲基化藥物、骨髓移植等治療方式,若能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骨髓分化不良不再是絕症。
推薦文章
-
鼓勵癌友保生機 盼凍卵補助擴大
-
2025癌症論壇/癌症治療大躍進!國衛院:本土基因庫可助客製化治療
-
2025癌症論壇/花慈國際醫療揚名海外,救越南血癌童一命
-
2025癌症論壇/無預警的人生延長賽,前職棒球員潘忠韋經歷瀕死、2次骨髓移植,每天走萬步對抗癌症後遺症
-
子宮腺肌症大出血!瀕死領悟人生3件事:別把時間耗在不想待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