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用抗生素 小心感染到困難梭菌最嚴重致死
現代人大量使用抗生素,也造成許多超級細菌的產生,成大感染科醫師李明吉表示,從臨床上來看,目前感染「困難梭菌」的患者愈來愈多,雖然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是抗生素濫用造成,但人體在使用抗生素後,腸道菌叢改變,原來該被抑制的困難梭菌大量產生,許多人更因為沒有症狀而在社區裡成為帶菌傳播者,一旦遇到抵抗力弱的老人等,就容易發病。
一位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的80歲阿嬤,因發燒住院檢查治療,血液培養顯示有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磁振造影檢查發現合併有骨髓炎。經住院抗生素治療後改善,出院後在門診追蹤感染現象亦持續進步;然而,患者卻開始出現腹瀉情形,糞便檢查證實感染困難梭菌,於是針對此菌投藥,症狀才痊癒。
李明吉表示,屬厭氧性革蘭氏陽性桿菌的困難梭菌,可經由口腔進入腸胃道中移生,因正常人體腸道內有其他菌的競爭與抑制,所以鮮少造成不適。但接受抗生素治療後,會造成腸道的其他正常菌叢減少,使困難梭菌在大腸內大量繁殖,因個人免疫力不同及菌株毒性不同,造成有些人成為無症狀的帶菌者,有些卻發病出現症狀。近年來,困難梭菌感染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值得臨床醫師及民眾共同重視。
感染困難梭菌最常見的症狀為腹瀉,亦可能出現腹痛、發燒或偽膜性腸炎等現象,最嚴重甚至可造成死亡。因此,李明吉提醒,感染困難梭菌,需配合醫師指示服藥,且在治療療程結束後,亦要留意是否症狀復發。根據文獻顯示,困難梭菌感染後的復發率高達15%~30%,若患者曾經復發,以後再復發機會更高達35-65%。
要預防困難梭菌的感染,平時應勤洗手,以常保手部衛生。李明吉醫師指出,困難梭菌在體外環境中可形成孢子體,對抗惡劣環境,而酒精無法消滅困難梭菌的孢子,反而是傳統洗手形式可藉由雙手摩擦及自來水沖滌移除手上的孢子。
李明吉也提醒要具備正確抗生素的使用觀念,若有身體不適就醫時,千萬不可在未經醫療人員建議下自行取用抗生素;若有醫療需求服用抗生素時,則需遵循醫師指示用藥或停藥,以減少困難梭菌感染的風險。
編輯推薦
推薦文章
-
標榜減醣、低脂卻恐傷心血管 心臟科醫師拒吃的5種「偽健康」食物
-
餐廳腸桿菌超標 醫憂幼兒、免疫力低者吐瀉脫水
-
咖啡和什麼食物一起吃恐引發不適?營養師揭意想不到的NG組合
-
三多健康最前線/年終聚餐季起跑 用消化酵素 守護腸胃健康
-
腸胃道檢查科技助攻分析菌叢預防疾病 AI準確偵測瘜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