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主題館【糖尿病】預防「糖尿病足」 經常檢查腳底7受壓點、注意挑鞋襪5撇步
●全台糖尿病人口超過230萬人
●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易感染雙足,成「糖尿病足」
●穿錯鞋恐引發足部病變,別忽視選鞋重要性
知名網紅「館長」自爆驗出糖尿病前期,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也透露有5年糖尿病史,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陳亮宇指出,飲食作息不正常、愛吃甜食、家族遺傳病史者是罹患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糖尿病早期症狀並不明顯,若出現吃多、喝多、尿多及體重減輕,應趕緊就醫檢驗尿糖與血糖值。
下肢腳趾 最明顯發病部位
身體長期處在高血糖,易造成神經功能退化、血管阻塞,隨著罹病時間增加,也易引起四肢末端血液循環不良而併發足部潰瘍、感染、壞死,最壞狀況必須截肢治療。糖尿病神經病變最明顯的發病部位是下肢腳趾,陳亮宇說,長期糖尿病造成的足部病變,又稱「糖尿病足」,早期適時的鞋具介入,能降低足部潰瘍發生與後續截肢風險。
糖尿病周邊神經病變影響最深的,就是足部感覺的喪失,病人常無法察覺肢體末梢的異常或不適感,尤其足部汗腺與油脂腺分泌減少,皮膚會乾癢,一抓就容易破皮與感染。陳亮宇建議,病友每天都要檢查腳部,以免出現傷口而不自知,選一雙好走的鞋子也能減輕腳的負擔,讓腳底平均受力、改善血液循環。
如何挑鞋?選對時間、尺寸
糖尿病足的病人對壓力及疼痛的感覺變差,若穿著不適當的鞋襪,造成腳趾反覆受傷。陳亮宇建議,病人挑鞋時,要選擇鞋襪柔軟透氣、尺寸大小適中,若脫下鞋子看到皮膚泛紅,就表示過度擠壓。除了舒適的材質,要注意鞋長、鞋寬及鞋身,鞋子楦頭寬鬆是關鍵,以免腳趾壓迫受傷。鞋型以包鞋為佳,內部不應有粗糙接縫,還要避開穿拖鞋或涼鞋。買鞋最好在下午或傍晚,這時間腳比較浮腫,最適合量測尺寸。
選完鞋,搭配吸汗保暖的棉襪,可讓保護效果加乘。襪頭不可過緊,襪底加厚能緩解腳底摩擦力;襪子選色部分,若傷口分泌物滲出時,白色或淺色襪子可快速察覺。陳亮宇提醒,市售加壓襪並非每個人都適合,壓力過大,小心造成反效果。根據病徵程度選擇特製鞋襪,可預防或延緩足病變,定期追蹤及治療是不二法門。
【慢病好日子】
糖友早上出門太匆忙,不吃早餐會影響血糖控制嗎?
為什麼洗腎的人會便秘?有什麼助排便的好方法?
提供最接近病友真實疑問的慢病衛教資訊,與您一起好好過慢病日子!
📍瀏覽專題>>慢病好日子主題圈
📍觀看影音>>慢病好日子YouTube
📍專屬訂閱>>慢病好日子電子報
📍追蹤加入>>慢病好日子-一起最愛問粉絲團
推薦文章
-
慢性發炎檢測有用嗎?該不該定期進行發炎檢測?專家曝實情
-
邊記動作邊活動 揪團運動促社交、防失智
-
確診乳癌要更冷靜 記住4重點並問醫師2個關鍵問題
-
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邀諾貝爾獎得主 探討外泌體創新技術及最新突破
-
漱口水是智商稅嗎?牙醫師告訴你究竟要不要用以及該怎麼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