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健康不用花大錢?營養師劉怡里教你吃出強免疫、助好眠
在物價飛漲、電費看漲及外在壓力不斷的當下,吃得健康並不代表要花大錢。知名營養師劉怡里表示,省錢與營養並不衝突,只要選對食材與料理方式,一樣能吃得營養均衡,更能守住荷包。像是六大類食物的攝取,包含:全榖雜糧、豆魚蛋肉、乳品、蔬菜、水果與油脂,而冷凍地瓜價格實惠又富含膳食纖維與鉀,可替代精緻澱粉來源;豆腐、茶葉蛋、牛奶等蛋白質來源價格穩定,是小資族的營養補給首選。
🎧立即收聽 按右下角播放鍵↓
助眠食物怎麼挑?魚、雞肉、番茄是安神小幫手
前陣子股市震盪,加上電費看漲,許多民眾容易產生情緒不穩與失眠問題。劉怡里分享,晚餐可選擇富含色胺酸的魚類或雞肉,有助於促進血清素與褪黑激素的合成,幫助放鬆心情、提升睡眠品質;而晚餐不僅能適量加入這類蛋白質來源,還可搭配1-2顆打成汁的大番茄,以補足蔬菜份量,其所含維生素C、褪黑激素,亦有助於舒緩情緒與助眠。此外,她也提醒,睡前兩小時應避免高油高糖飲食,以免影響腸胃消化而干擾睡眠,若經常夜尿,也應在睡前一小時內減少水分攝取。
便宜怎麼吃得好?六大類食物搭配增強免疫力
「免疫力要好,不是靠補品,而是來自每日三餐的基本營養。」劉怡里強調,許多人誤以為只有購買昂貴的有機食材,或是高價補品才能吃得健康,事實上只要掌握幾個重點原則,即便預算有限,仍可透過合理採買與飲食搭配維持身體健康。像是六大類食物的攝取,包含: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奶類、蔬菜、水果與油脂;是維持免疫系統平衡的關鍵,即使是小資族或面臨生活開支壓力的人,也能用「聰明選食」策略達成健康目標。
推薦下面六項「聰明選食」,營養成分高又不用花大錢:
主食建議地瓜替代白米:冷凍地瓜一袋可分數餐食用,富含高纖、高鉀,提升飽足感與穩定血糖,價格更親民。
蛋白質來源多樣化:茶葉蛋、水煮蛋、豆腐、豆干、溫泉蛋,皆為高蛋白、低成本的選擇。
乳品攝取不忽略:牛奶與低脂起司片價格波動小,能穩定補充鈣質與蛋白質。
油脂選擇以植物性為主:購買大包裝堅果分裝,經濟實惠又能提供必需脂肪酸。
水果以當季本地為優先:如芭樂與蘋果,營養價值高且價格穩定。
蔬菜靈活選用冷凍蔬菜:營養不輸新鮮蔬菜,保存期長、烹調方便。
破解冷凍蔬菜迷思
劉怡里指出,冷凍蔬菜也是長期被忽略的健康食材,許多民眾認為冷凍蔬菜不如新鮮蔬菜營養。她解釋,因冷凍蔬菜經過殺青與急速冷凍處理,有助於鎖住膳食纖維與脂溶性維生素,甚至比長時間存放的新鮮蔬菜保有更多養分。她提醒,選購時可避免混合三色豆類(如玉米與豌豆皆屬澱粉類),而選擇單一蔬菜冷凍包裝,例如:綠花椰菜或紅蘿蔔,才能真正攝取到蔬菜的營養核心。
外食族也能兼顧營養與荷包
對於三餐仰賴外食的上班族來說,吃得健康似乎是一大挑戰。然而,劉怡里認為,只要懂得「挑店、挑菜」,外食也能兼顧營養與荷包。她建議以自助餐為主要選項,因為菜色多樣且能自由搭配。點餐時可避免炒飯、燴飯這類混合料理,這些餐點往往澱粉多、油脂高、蔬菜少;選擇主食時,搭配五穀飯或糙米飯,並加入便宜又營養的豆干、滷蛋或青菜;若選擇麵攤,也可請店家加點青菜與水煮蛋,形成簡單卻完整的一餐。
此外,有些健康便當雖然價格偏高,但民眾可將一份分為兩餐食用,再搭配自帶燙青菜或一顆煎蛋,不僅省錢,也能達到飲食均衡的效果。
劉怡里強調,吃得健康不是花大錢,而是花對地方。只要掌握正確原則,就能用最經濟的方式照顧身體,讓每一口吃進去的食物都物超所值。
劉怡里小檔案
現職:
王牌營養師
經歷:
曾任臺安醫院體重管理中心營養師
行政院衛生署農糧署-米食文化推廣代言營養師
中華民國肥胖研究學會理事
學歷: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研究所畢
Podcast工作人員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
製作人:蔡怡真
主持人:許凱婷
音訊剪輯:陳函
腳本撰寫:許凱婷
音訊錄製:蘇湘雲
特別感謝:王牌營養師劉怡里
推薦文章
-
蔬菜價格高漲吃不起!可以用綜合維他命取代補充營養嗎?
-
2025癌症論壇/營養+運動 癌後康復關鍵
-
2025癌症論壇/慢性淋巴性白血病長者多 陳宇欽:高風險群需積極治療
-
PSA指數升高4原因!攝護腺PSA異常 及早治療未必罹癌
-
特定疾病配方食品非補品 一般民眾別亂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