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用新藥,就得多受苦?專家:癌友晚用新藥,多受三折磨
「為什麼癌友需要等化療、放療都失敗,才能接受免疫治療?這就好像已有最新款手機問世,卻還在規定必須先用古早黑金剛手機,之後才能用新手機!」台灣年輕病友協會副理事長劉桓睿在台灣年輕病友協會舉辦的2023癌症免疫治療論壇上提出上述質疑。
劉桓睿表示,目前,在全世界有許多國家,都傾向讓癌友早一點接受免疫治療等創新療法,以爭取救治時效,不過台灣健保卻規定,多數可以使用免疫治療的癌友,必須先經歷化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等傳統療法皆失敗,才能使用健保給付免疫治療新藥,病患除了「多受傳統藥物副作用折磨」、「無法及時使用治療效果較佳藥物」,更「無法盡快回歸職場」,而這些問題,都深受癌友的重視。
中壯年癌友肩負經濟壓力,期待早日回歸職場
劉桓睿指出,在去(2022)年,台灣年輕病友協會曾針對青壯年癌友的勞動力部分進行調查,調查顯示,約8成癌友因罹患癌症而被迫離開職場,而離開職場的原因包括治療副作用過大、職場人情壓力造成,其中,近7成癌友雖然離開職場,但因為需要償還貸款、養家活口而承受許多經濟壓力,多數癌友希望可以在治療時期,同時保有收入,且有能力照顧家庭。
即使如此,調查卻發現,約4成病患因身體狀況太差、治療副作用干擾或身體受到損傷等因素而難以回歸職場,此外,癌友也希望創新療法可以「治療成效佳、治療副作用低」,免疫療法正符合癌友期待。
健保規定前後矛盾,病友用藥遙不可及
不過,依目前健保規定,免疫療法多為後線治療,或者像晚期食道癌、胃癌等上消化道癌,雖然治療選項非常古老、稀少,但國際治療指引所建議的免疫合併療法等,還是沒納入健保,病患若要用藥,必須自費,對於低薪、收入少,又沒商業保險的年輕病友,想盡快接受治療效果好、治療副作用較低的創新療程,根本就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吳教恩直言,健保對於免疫療法的給付規定,事實上是前後矛盾,如果病患需接受免疫療法,依規定,病患必須要「身體狀況良好」,但以肺鱗癌為例,病患如果歷經化療、放療都失敗,身體狀況怎可能良好?由此可知,真正可以拿到健保給付免疫新藥的病患,少之又少。
不只如此,吳教恩也觀察到,在臨床實務上,許多病患根本熬不到可以使用免疫治療,常在化療、放療失敗後便離開人世,就算撐到可以使用免疫治療,由於逃過化療、放療追殺的癌細胞往往更頑強,因此治療更困難,也更棘手,根據最新國際醫學指引,建議採用免疫合併化學治療,才會產生比較好的效果。
台灣與國際接軌,才能造福更多病患
整體來看,與澳洲、韓國等其他國相比,台灣對於免疫治療的引進、投資,以及在健保給付的效率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劉桓睿分析,2019年,衛生福利部健保署開始將八項癌別、十一項適應症納入免疫治療健保給付範圍,當時,預算達新台幣8億元,中間歷經肝癌、胃癌被移出健保給付行列、新增默克細胞癌,到2022年,預算達新台幣15.3億元,逐年增長,不過在癌別、適應症方面,已三年沒有進展,期待未來可以有更多突破,讓更多病患受惠。
此外,根據2022年資料,在健保總支出金額中,健保藥費達兩千三百四十六億元,在所有藥費支出中,癌症用藥佔17%,而免疫治療的藥費支出如上述,為15.3億元,僅佔整體藥費支出的0.7%,像韓國、澳洲等其他國家的投入,相對較高,以澳洲為例,免疫治療的藥費支出,達整體藥費的35%,其他有公共保險制度的國家,也花了一些力道在引進創新療法。
劉桓睿說,上述數據代表這是一項國際趨勢,期待台灣在引進創新療法、免疫療法與免疫合併療法上,也可急起直追,與國際趨勢接軌,病患就可以擁有更多治療選項,生存機會、生活品質也會有所提升。
「如果想投資創新治療,建議可採汰舊換新策略,讓財源重新分配。」劉桓睿觀察國外已過專利期藥品價格,並針對給付超過15年、已過專利期的藥品做比對,結果發現,與國際十國藥價相比,台灣這部分的藥品價格有點偏高,若將過專利期的舊藥價格調降,就可以省下近五十億元的藥費,省下的藥費便可投資於免疫治療等創新療程。另外,如果成立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創造健保額外財源,也是可行解方。
每位癌友,都有選擇、生存權益!
衛生福利部健保署副署長蔡淑鈴回應道,對於免疫治療健保給付議題,一直持續有進展,像針對肝癌治療部分,經過共同擬定會議(簡稱共擬會)審查,目前已決定提前到第一線,之後就會走後續流程。此外,未來也希望改變流程,期待藥廠提出藥證申請時,也可平行提出健保給付申請,並提前執行「醫藥科技評估」(HTA)、專家會議,同時也希望藥廠提前提出申請,多方合作,才有機會縮短健保給付申請、審查時效。
對於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二名的肝癌,其免疫療法選項可望重新納入健保給付範圍,劉桓睿樂觀其成,不過他也呼籲,不只肝癌,死亡率排行第一名的肺癌,以及用藥選擇稀缺的胃癌、食道癌等癌症疾病,也希望健保署加速免疫治療、免疫合併治療給付,期待健保署也能重視這些癌友的選擇、生存權益。
多重解方,需配套措施配合
當談到成立癌症新藥多元支持基金,蔡淑鈴認為,目前會先考慮不修法的可能性,若將修法納入考量,則要評估從哪個法條著手會比較有效率,無論是「全民健康保險法」或「癌症防治法」,都是可行方向,但還要配合藥價調整的改革等配套措施,才會水到渠成。另一方面,也要教育民眾早日接受癌症篩檢,早期發現,才能避免進入中、重階段而讓治療更困難,病患的復原希望也會大為增加。
推薦文章
-
多發性骨髓瘤/四合一給付 醫籲:可移植患者優先
-
多發性骨髓瘤/重返職場 給癌友積極治療的力量
-
多發性骨髓瘤/癌症治病成本 生產勞力減損應納評估
-
多發性骨髓瘤指引將出爐 盼補治療缺口
-
院長講堂/衛福部樂生療養院院長長王偉傑 喊話「全院顧一人」 給病人最好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