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94愛你慣-1】壞習慣總改不掉?專家手把手教你走向健康之道

聯合報健康事業部 記者蔡怡真/台北報導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祕書長王宗道表示,量血壓應該以居家量測的血壓為主。圖/取自Freepik

依健保署數據,2022年國人因慢性病就診的人數高達1,286萬人,其中有兩種以上的慢性病者718萬人,佔56%,那到底可以怎麼預防慢性病呢?那就要注意自己是否有罹患生活習慣病之稱的新陳代謝症候群,三高兩害,飯前血糖高、血壓高、三酸甘油脂高,二害腰圍粗、好的膽固醇低,據國健署統計,40歲以上成人每10年中有3.7人罹患新陳代謝症候群。

「慢病好日子94愛你慣」,9大慢病專家,教你如何1招甩掉壞習慣!

生病不是醫師的事,自己的健康自己負責。你有家人罹患慢病,但壞習慣總改不掉嗎?慢病好日子推出行動代號:「94愛你慣」,邀請大家親身實踐個人的健康SDGs,永續經營健康餘年。從現在起要開始關心自己,也關心身邊罹患慢病的家人。因為愛你,才會管你;因為愛你,才希望你養成生活好習慣,擁有慢病好日子。我們訪問了9位慢病權威專家,告訴你如何開始行動。

●想要糾正壞習慣,你可以怎辦做?

慢性病共病國家政策建言專家會議,衞福部國民健康副署副署長魏璽倫。記者黃義書/攝影

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勞動不是運動

像大家都知道運動很重要,但執行上很難,以自己為例,平常工作就非常燒腦,回家後就很累很懶,加上得做家事,總認為這些事就是運動的一環,但前健保署長楊志良告訴我,「這是勞動,不是運動」。

後來,為了讓自己可以多「動」一些,就會準備一雙好走的鞋子,可以在上下班搭捷運穿著「跑捷運」,另外,也會提早一兩站下車,走著去上班,這些多少都可以累積運動量,也提供給上班族參考。

另外,要知道自己的壞習慣,必須先了解自己的習慣是壞的,跟自己的健康是有關聯的,才會進行導正。這些一連串的關係必須先從獲得正確的健康訊息開始,尤其現在資訊爆炸時代,民眾識能要提高可從官方的網站或各醫療院所提供的訊息,才不會人云亦云,成了傳遞錯誤訊息的媒介。

慢性病共病國家政策建言專家會議,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王宗道。記者黃義書/攝影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祕書長王宗道:全民量血壓722口訣要記住

但很多人輕忽量血壓的重要性,有些慢性病人甚至也不量血壓,只是到醫院看診時量一下,但門診時量的血壓其實不準,因為量測前無法完全休息,會讓血壓偏高,影響藥物的調整,應該以居家量測的血壓為主。

實際上血壓的收縮壓降低10mmHg,可以減少20%心血管疾病的發生、10%的死亡風險。因此,不只病人該量血壓,全民都要養成習慣,民眾只要記得「722」口訣就不會忘記,也就是連續量7天,一天量2次(早上起床前及睡前各量一次),每次量2次,每次隔一分鐘再量,最好左右手都量,之後以血壓較高的那隻手為量血壓的手臂。

量測的工具以家中的上臂式血壓計為主,紀錄下來給醫師參考,當成調整藥物的依據。一般18歲以上成年民眾,每年一次,找一週來執行,平均值若高於130/80mmHg,觀察3到6個月,若還是異常就需要就醫;至於慢性病者則3個月執行一次。民眾或許可以以每年的7月22日來執行「722」連續量血壓的任務。

慢性病共病國家政策建言專家會議,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記者黃義書/攝影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不以飲料加雞排當鼓勵手段

手搖飲料已跟糖尿病成為平行增加的關係,手搖飲料開的家數愈多糖尿病患者跟著增加,這與手搖飲料的攝取量成正相關,當糖類攝取過多,會造成發炎反應,也是氧化壓力的來源,因此,喝手搖飲時要改喝半糖、低糖。

延伸閱讀:你也有生活習慣病嗎?個人、家庭應該要負責

慢性病共病國家政策建言專家會議,衞福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副署長李丞華(右五)、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許惠恒(左五),衛福部國民健康副署副署長魏璽倫(左四)、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理事長黃建寧(右四)、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吳麥斯(左三)、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王治元(右三)、台灣整合照護學會常務理事周明岳(右二)、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秘書長王宗道(左二)、高雄長庚醫院胸腔內科教授林孟志(左一)、聯合報副總編輯洪淑惠(右一)。記者黃義書/攝影

糖飲對青少年的影響很大,無論家長及學校老師,請不要再以飲料加雞排當鼓勵的手段,這兩種食物是增加肥胖的原因,而肥胖是造成糖尿病的重要因子,且糖尿病是萬病之首,改掉這個壞習慣,是維持健康最基本方法。

血壓 慢性病 新陳代謝症候群 手搖飲料 運動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