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處逢生的真本事:提升對挫折的容忍度 做到不要自我否定

聯合報元氣周報 傅志遠
示意圖

我經常有演講邀約,除了專業醫療之外,有些主題是談成長、談一路走來的工作心得。演講中我固定會放一張投影片,曾經某位前輩告訴過我的一句話:「工作的本質,就是在培養挫折的容忍度。」這句話如醍醐灌頂,一直讓我當做提醒自己的座右銘。

多年前曾受長官推薦角逐某個獎項,選拔的內容和我擅長的領域很接近,而且據長官的說法,競爭對手不多也不強,因此得獎機會很大。於是那陣子我花了很多時間準備各種表格、請人寫推薦信、在頻煩往返的書信與電話中,把所需的資料備齊,而且要求盡善盡美。

沒有得獎。

我很努力,努力的不只是準備的那幾周,還包括過去十幾年的努力,才取得的入圍資格。可惜世界就是這麼現實,無論你做了多少努力,人們看的還是最後的結果。

當時非常沮喪,也聽不進各種安慰,我覺得沒有就是沒有,「至少努力過」這種話,其實只有自己在乎,別人不會在乎的。

事過境遷,痛苦已經不復記憶,也早從那次的失敗中站起來。面對挫折,又有了另一層領悟。因為工作的本質,就是在培養挫折的容忍度。

「老師,我可以找你聊聊嗎?我覺得很想死。」前不久有位學生打電話給我,我跟他並不熟,僅僅工作中聊過幾次,接到電話讓我有點意外。

起因是他去某家醫院應徵,卻沒有選到心目中理想的科別。在眾多競爭者中,他只被列在備取名單,可是最後仍然沒有被選上。

「我覺得自己是失敗者,一定是不夠好,才沒辦法脫穎而出。」他相當沮喪,說著都快哭了。

「人生中會遇到的挫折很多,此時此刻一定會因為挫折而傷心,但是千萬不要自我否定。從以前到現在,我也不是沒有遭遇過挫折,但每一次只要想開,就可以調整步伐往前走。」

或許是多走了幾年,看得更多,遇到的挫折更多,因此在原本的座右銘後,又加上自己的註解:「提升對挫折的容忍度,就是做到不要自我否定。」

每一個時期,都會有不同的挫折,也會在當下的時空背景中覺得世界末日到了,不由得否定自己。

高中的時候,模擬考成績一塌糊塗,當時覺得完蛋了,考不上醫學系了;大學的時候失戀,好長一段時間失魂落魄,覺得自己一定做錯了什麼,或是一定有什麼比不上別的男生,才得不到女孩的芳心;當住院醫師的時候搞砸事情,被師長狠狠地痛罵,我也曾經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資格當外科醫師……

訓練完成後沒升上主治醫師,更是工作以來的最大挫折,很多個夜晚我都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當主治醫師後,被病人罵、白眼、酸言酸語、惡言相向,甚至對簿公堂,種種無一不是挫折,有幾次還真的想要放棄這一行。

然而幾年之後回頭來看,那些當時過不去的檻,還不是都雲淡風輕一笑置之了?只要自己不放棄自己,挫折都可以是人生的風景與日後成長的動力。有些人被挫折打垮,從此一蹶不振;也有人從挫折中東山再起,絕處逢生。

當時的萬念俱灰與自我否定,日後想想都是多餘。認識這個世界的現實與無情,其實就是一種成長。即便已經步入中年,即便在職場上也打滾好一陣子,挫折還是可以讓我成長。

走到絕處沒什麼大不了,絕處逢生才是真本事。

責任編輯:辜子桓

傅志遠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外傷急症外科主治醫師 長庚大學醫學系教授 台灣外傷

人生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