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重症和死亡數會一直升高嗎?美國經驗曝關鍵

元氣網 黃軒
圖為在加州洛杉磯的一家醫院新冠重症病房的工作人員。(美聯社)

為什麼社區大爆炸開始,重症那麼多,死亡那麼高?

台灣社區感染大爆發,從4月15日算起3850例患者,重症率比去年(2020)高了不少。去年的確診個案中,60歲以上長者和重症比例則是都低於10%,因此這波疫情開始就預期有重症上升的情形。如果單獨計算60歲以上,這次的重症率已增加到20%。

COVID-19昨(25日)天再增六例死亡,短短8天也已奪走23條人命,難怪召集人張上淳會說預期有更多死亡個案。

記者問我,這樣的話,台灣的重症和死亡會不會一直升高?我就以美國紐約大學2020發表的文章當作參考依據。

美國在去年3月底/4月中開始社區感染大爆炸,醫院的住院重症個案爆升,死亡率在3月是24.9%,在4月死亡率也有23.3%,看出來在這社區感染大爆炸初期(March/April),其重症病例死亡人數創新高。一直到了5月,死亡率才開始急速下降到8.6%。

社區感染大爆炸,三個月後(6月)死亡率才成5.1%,而後(7月、8月)趨緩下來(3.2%、3.7%)。

社區大爆發,美國重症死亡率:

初期(3月、4月)

死亡率:24.9%、23.3%

中期(5月、6月)

死亡率:8.6%、5.1%

後期(7月、8月)

死亡率:3.2%、3.7%

可見,若以美國為例,社區感染大爆炸後一個月,重症死亡率才能有望下降,三個月後,重症死亡率才能趨緩下來的。

研究人員分析了美國當時5121間醫院,他們認為死亡率急遽上升,然後下降趨緩,歸咎於以下原因:

1.臨床實戰經驗增加了。

2.分艙分流、分輕症/無症在家/防疫中心,減少醫院負擔量。

3.新的藥物治療方式增加了(大量注射類固醇、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抗免疫風爆治療)。

4.非藥物治療:重症趴床治療方式、超前布暑、社區警覺性、戴上口罩、保持社交距離。

這些都是在年底前,美國在沒有疫苗接種下,對於社區大爆發所做出的決定,來對抗當時重症死亡率上升至下降到趨緩。

BUT 現在2021年了,疫苗當然才是解脫重點,避免死亡唯一最佳的救命工具,尤其是高於60歲的重症病例。(SARS-CoV-2 vaccine in people 60 y or older are very encouraging and may prove crucial for the prevention of the disease and related mortalities in this age group)

資料來源:

Trends in COVID-19 Risk-Adjusted Mortality Rates

1.未調整的死亡率(Unadjusted Mortality):未經過年齡結構的調整,比較兩者之死亡率。

2.調整后的死亡率(Adjusted Mortality):經過年齡結構的調整後,比較兩者之死亡率。

3.標準化死亡比(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io , SMR):亦稱間接標準化死亡比。該指標用於比較兩組群之死亡狀況,通常會以人口數較大族群定義為標準族群,以標準族群之年齡別死亡率為基準,估計人口數較小族群之死亡人數(稱預期死亡人數),計算人口數較小族群實際死亡人數和預期死亡人數人之比值。

※本文由黃軒醫師博士 Dr Hean Ooi MD MM PhD授權提供,未經同意,請勿任意轉載,原文請點此

黃軒

醫學博士。榮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第12屆(2012)大學傑出校友。 是一

社區感染 新冠肺炎 猝死 重症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