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哪些人容易出現「突破性感染」?看懂突破性感染7大重點
打了新冠疫苗就不會感染?全球各地都有「突破性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病例,若完整接種兩劑疫苗滿十四天仍然確診,稱為「突破性感染」。全台嚴防Delta變異株,國內民眾苦等第二劑疫苗,是否增加「突破性感染」的風險?「突破性感染」有沒有辦法預防?元氣網整理目前對「突破性感染」的相關研究,提供七個重點提供參考。
Q1:什麼是突破性感染?那一個疫苗品牌最常見?
廣義來說,曾經施打疫苗卻發生確診,稱為「突破性感染」,根據美國CDC定義,針對BNT、莫德納、AZ疫苗接種二劑至少滿14日,仍發生感染事件,屬於突破性感染。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國內以施打二劑疫苗滿14日後仍確診,即屬於突破性感染。
近期台電大樓確診女員工一度被認為是突破性感染,但她接種兩劑莫德納未滿14日確診,並不算突破性感染案例。指揮中心於8月18日公布,國內有9例打了AZ疫苗第二劑滿14日仍發生感染的案例。至於境外移入的例突破性感染病例,至8月21日累計19例,其中打BNT疫苗8例、AZ疫苗5例,嬌生和莫德納疫苗各3例。
Q2:發生突破性感染,是因為疫苗不夠好嗎?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庚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醫師黃玉成指出,「所有的疫苗都沒辦法做到百分百,最好的新冠疫苗可達9成以上就已經非常很優秀。」他強調,「疫苗施打的目的有很多種,最好就是都不要有感染、次好就是感染後無症狀或輕症、再其次就是避開重症及死亡。」不能因為突破性感染就全盤否定疫苗效果。
台大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張皓翔也表示,疫苗並非百分之百,舉例來說,BNT疫苗打完兩劑後的保護力達90%,AZ疫苗也有70%,但剩下10%至30%的人仍可能感染,但兩種疫苗防止重症及死亡效果可達90%,接種仍是利大於弊。
Q3:突破性感染發生,是因為Delta變異株太強?
張皓翔表示,主要擔心Delta變異株對於疫苗保護力出現威脅,使保護力從九成掉到八成或六成,進一步造成突破性感染。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20日公布12例境外移入個案,皆感染Delta變異株,且有3例為突破性感染,他表示,Delta變異株確實對疫苗反應較弱,與突破性感染也有直接關係。
黃玉成則指出,目前已知疫苗對Beta南非變異株的效果較差,但該病毒並非為國際主流變異株,感染人數不及Delta。國外報告顯示,並無直接證據證實Detla變異株會讓突破性感染增加,若要證實某變異株與突破性感染有關,必須進一步釐清確診日期、接種疫苗日期,並與符合突破性感染者一一基因定序,有其困難度。
Q4:哪些族群容易出現突破性感染?該怎麼辦?
「有人因為因或體質就是對疫苗反應較差,例如臨床實驗中有人每周抽血觀察,其抗體效價就是比別人低,這一類族群就比較容易感染。」黃玉成舉例,以一般民眾接種B肝疫苗例,約有5至10%接種後沒有產生抗體,新冠疫苗也同樣類似的發現。
針對抗體較低的族群,如因癌症需要化療者,其抗體效價也比常人低,這一類族群可能也要提高施打劑量或補打第三劑。
Q5:相較未接種疫苗的確診者,突破性感染患者的病毒感染力較低還是較高?
黃玉成指出,研究顯示,接種過一劑或二劑疫苗的人確診後,其病毒量跟其它確診者差不多。但臨床觀察發現,打過第一劑疫苗的人,感染後病毒量若降得很快,代表可傳染時間縮短,例如一般確診者可能要花一周時間,Ct值才會從20降至30,接種疫苗者可能只花三天,不只縮短傳染期,也能降低復陽機率,但這需要更多醫學數據及報告佐證。
Q6:降級後突破性感染是否增加?如何避免?
黃玉成指出,突破性感染的前提是感染者有打過疫苗,國內外降級後,隨著疫苗覆蓋率上升,突破性感染人數也增加。「如果疫苗保護力是95%,有5%人仍會感染,隨著接種人數變多,突破性感染人數也增加。」但美國突破性感染比率不到萬分之一,並不算高。
國外疫情趨緩而解封,打疫苗的人也變多,看似「突破性感染」人數增加,但與疫情警戒降級無關。張皓翔表示,民眾打了疫苗後,自然希望回歸正常生活,若能做好更嚴謹的NPI(非藥物公衛防疫措施),如戴口罩、社交距離等,自然能降低感染的機會,突破性感染機率也會降低。
但他強調,即便有零星突破性感染,「但打了疫苗後,減少重症死亡率,醫療量能可以負荷,對於疫情控制就相對樂觀。」
Q7:還有哪些問題也會導致突破性感染?
黃玉成指出,疫苗若保存不當,冷鏈運送不佳,造成疫苗效力降低,也可能進而造成突破性感染。他舉例,mRNA疫苗需要低溫保存,BNT疫苗要在-70度,莫德納也需要在-20度,AZ則2至8度即可。各國施打疫苗時,對於運送、保存、解凍、配送等過程,仍須嚴格把關。
推薦文章
-
老公為何聽不到我講話?50歲後聽力明顯退化 高頻接收能力最先下降
-
流感重症、死亡創新高!陳月卿推薦喝「1碗湯」 抗感冒 南瓜洋蔥5食材聯合作用效益增
-
久咳不癒的二十種可能/看遍各科看不好,「心理性咳嗽」做一件事後才緩解!
-
67歲男胰臟癌四期仍活力滿滿「不覺得快死了」狂吃2種食物獲得醫師力讚
-
2050年超級細菌「3秒殺1人」!年輕人也有抗藥性 就醫勿做1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