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醫師確診時/確診一顆藥都沒吃!身心科醫師林奕萱免疫力好,靠的是平常不提醒斷病人的二件事

聯合報 記者王昭月/專訪
高雄阮綜合身心科主治醫師林奕萱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就像場人生的突發事件,大家平日在健康上,經濟上甚至人際關係上多所準備,遇上時就能從容應對。記者王昭月/攝影

新冠肺炎疫情沒有盡頭令人悶爆,高雄阮綜合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林奕萱平日在診間替病患排憂解難,雖早有染疫的心理準備,卻沒料到真的遇上了。

最近疫情趨緩,林奕萱未掉以輕心,6月12日北上開會時小心翼翼,吃飯時獨對牆壁,不敢與他人共餐,也沒多與別人交談,半開玩笑地向台北友人說,「到台北都要很小心」,結果反被虧,「高雄現在比較嚴重」。

儘管嚴守防疫準則,林奕萱返回高雄兩天後,起床時突然感到口鼻有點悶熱,像快感冒一樣,隨即快篩但無異狀,約隔一小時,那支快篩試劑竟浮現非常輕淡的第2條線,她好納悶「說明書指的是15分鐘內判定 」,她的試劑卻經一小時才隱約看到第2條線,到底算不算染疫?

平常幫患者採檢判定時,林奕萱看到這麼淡的線,若受檢者沒什麼症狀,會建議再做PCR,但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心情就很矛盾。那天她起床時只覺得怪怪,然後症狀就消失,至傍晚相同感覺又來,才警覺不妙,晚上重篩一次,結果不到半秒,兩條線紮紮實實出現在眼前。

「當時是晚間9點,我掙扎的不是確診了,而是明天一早工作滿檔。」林奕萱說,自己隔離事小,但隔天需支援快篩站及接種站,要做電話關懷門診,病患排得超多,突然確診,所有工作需由同事補位,實在感到很過意不去,還好醫院後援很強,讓她感受到支撐的力量。

隔離禁足七天沒有特別不適,她放鬆心情,多喝水,期間也參加好幾場線上會議,甚至追了一部韓劇。唯一覺得怪的是,老是聞到一股驅之不散的菸味,同住家人卻都沒聞到,但無法釐清與確診有無關聯。

Omicron大爆發以來,她常覺得也許哪天自己會遇上,心理早有準備,而從確診者症狀來看,平日只要落實防疫,即使感染也不需要太擔心。對抗病毒多半需倚靠免疫系統,謹守防疫原則,其實就是平常在診間會跟病人說的話,永遠在提醒大家要過規律生活和運動。

這次確診,可能她平日身體有打底,僅有輕微鼻塞,久久咳嗽一次,連發燒都沒有,因此她只有多喝水、休息,一顆藥都沒吃。不過,因擔心工作臨時停擺,病人找不到她,所以在臉書自曝染疫訊息,請約診的病人不要撲空,結果意外收到許多溫暖,關切她有沒有缺什麼物資,她笑說,「可能我平常做人沒有太差」。

林奕萱指出,20年前爆發SARS時她剛念大二,無法做出貢獻,20年後遇上這場新冠肺炎疫情,很樂意為防疫付出,「高雄從PCR篩檢站改為判陽站的首日,第一診就是我去的」,防疫戰役一晃就兩年多,她幾乎沒能休假超過兩天,確診隔離七天是很難得的放空,心情差很大。

這次確診,她從醫師轉換成病人角色,紮實體悟確診者的心情,也實地檢驗高雄確診通報流程。她說,當晚9點快篩陽後即通報醫院,由感控同仁視訊協助判定,9點14分判陽,6分鐘後就收到衛生局簡訊通知確診注意事項,凌晨1點半再接到衛生局隔離書連結,上午10點接到衛福部隔離簡訊,10點40分接到區公所關懷電話,效率明快。

以前民眾確診時會問何時解隔等許多問題,她多半制式答覆,自己染疫後,印象超鮮明,「以後病患問什麼,我都能答」。也因為平時愛採買,林奕萱笑說,確診時,家裡的物資充足,根本不擔憂,但好奇市府送的關懷包有哪些東西,也託家人領了一份。

隔離一周,她發覺確診不是一件很恐怖的事,許多人會在社群分享心情,隔離生活的點滴也成閒話家常的題材,這些都是疫情前不曾發生的事。隔離時她抱著觀摩心態參加清大試辦的「新冠肺炎線上支持團體」,聽到許多人分享確診後的不便,症狀輕微的她,頓時感到自己是很不同的存在。

結束隔離返回工作崗位,林奕萱獲不少老病人送上關切,有人還煞有其事地說,看到「林醫師」臨時請假一周便猜到是確診。她說,這些診間的有趣對談也告訴大家,即使醫師,也是會生病的,大家都一起在面對這場疫情。

「大家無法百分之百臆測將來會發生什麼事,能做的就是平日有所準備。」林奕萱說,新冠疫情像個突發緊急事件,誰都可能遇上,遇上時也在審視大家平常在健康上、經濟上或人際關係上是否累積足夠的「資本」,以應對突如其來的生活擾動,心境的調整,十分重要。

醫師小檔案/林奕萱

現職:高雄阮綜合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

確診時間:6月14日

如何感染:可能北上開會不明感染

症狀:口鼻悶熱、鼻塞、偶而咳嗽

治療:休息、多喝水

給確診者一句話:確診就像人生突然迸出的一場緊急事件,平時大家不管在身體、心靈或各方面都應盡量做好準備,以迎戰無可預知的事情降臨。

確診 快篩試劑 鼻塞 發燒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