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科醫師:兒童染疫COVID-19少數可能痙攣 沒發燒也應採檢
根據國外經驗,Omicron病毒株可能在孩子感染初期引起痙攣,甚至還沒發燒時就先痙攣。COVID-19引起的痙攣,在沒有其他慢性病的健康孩子身上也可能發生,建議在疫情期間,對於沒發燒卻發生痙攣的孩童,應進行COVID-19採檢。
COVID-19痙攣並不代表疾病比較嚴重或是會引起重症,但要密切注意孩子狀態。一般而言,痙攣在2至3分鐘內會自行停止,若尚未停止,建議即刻前往醫院。
當痙攣停下來後,孩子往往會很疲倦,但多能在5至30分鐘內恢復正常意識,痙攣發作完,建議爸媽幫孩子量測體溫,並予以退燒,若退燒後意識恢復不佳,也應該前往醫院由醫師直接評估檢查。
典型熱痙攣好發於6個月大到5歲大孩童,所以若孩童小於6個月大,發生痙攣會強烈建議住院,若痙攣發作持續過久、太頻繁,或發作後半小時仍意識異常,也會建議住院。若孩子本身有其他重大疾病,醫師會評估是否為高風險需要住院。
孩子發生痙攣時,只有在較特殊或嚴重的狀況下,必須住院做腦部影像檢查或其他特殊檢查,即時的臨床觀察相當重要。
目前沒有指標能預測孩子回家會不會再發生痙攣或變重症,若醫師評估後認為沒有住院需求時,爸媽回家時應注意孩子服用退燒藥後的意識狀態、呼吸、水分補充。孩子難免比平時疲倦,但在體溫緩和時應該能和您有適切互動,若焦躁不安難以安撫甚至反應變慢,代表病情可能有變化,應隨時回急診再次評估。
根據國外經驗,大多數COVID-19引起的痙攣,孩子們病程結束後多恢復得很好,完全正常。提醒家長痙攣發作時,切勿搬弄口鼻,發作完可協助孩子側臥,以免孩子被口水嗆到,有任何擔心不確定就帶去醫院由醫師評估。
推薦文章
-
轉移性大腸直腸癌不是末期! 治療藥物一棒接一棒 持續維持戰線
-
日本「蘋果病」疫情創25年新高 赴日旅遊會有影響嗎?
-
科普好健康/治療急性呼吸窘迫症 臍帶幹細胞添生機
-
醫病平台/跌倒脊椎受傷驚魂記(中)
-
有助更快康復?專家揭一狀況為判斷生病時是否能運動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