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染疫也憂鬱 青少年焦慮倍增
新冠疫情延燒,全台許多學校因學生染疫被迫停課。最新研究指出,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青少年出現憂鬱及焦慮增加一倍。
現代神經免疫學研究也發現,壓力、精神疾病都可能造成腦神經細胞的發炎反應。根據「大腦、行為和免疫期刊」發表一項研究指出,即使沒有確診新冠病毒的人,仍可能因疫情期間社交、生活型態中斷,出現大腦發炎,產生疲憊、注意力不集中和憂鬱等狀況,嚴重影響心理健康。
2021年「JAMA Pediatrics」研究指出,比較疫情期間與未流行前的水平,發現青少年憂鬱、焦慮增加一倍。全球有四分之一的青少青焦慮症狀升高,顯示新冠肺炎不只威脅身體健康,心理層面問題更是全球的重大議題。
董氏基金會觀察發現,兒童、青少年在面對疫情兩年多來,出現許多不安感。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提醒,青少年壓力會反映在情緒與身體上,試著寫下來或說出來,當一一列出,會訝異自己已承受了這麼多。有了自我覺察,就能適當調整解決,化壓力為助力。
推薦文章
-
「上健身房是浪費時間」90歲烘焙女王靠輕運動保持健康 還能主持節目
-
中年後身體開始出現重大變化 40歲以上不可忽視的5項血液檢查
-
保持充足水分有助維持細胞健康!專家推薦5種抗氧化飲品 補水兼排毒
-
抬頭就能讓嫉妒消失?東大研究揭「一個動作」能幫你穩定情緒
-
關到怕見人群?陳佩琪揭柯文哲「人一多就有壓力」 醫曝常見3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