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染疫也憂鬱 青少年焦慮倍增
新冠疫情延燒,全台許多學校因學生染疫被迫停課。最新研究指出,在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間,青少年出現憂鬱及焦慮增加一倍。
現代神經免疫學研究也發現,壓力、精神疾病都可能造成腦神經細胞的發炎反應。根據「大腦、行為和免疫期刊」發表一項研究指出,即使沒有確診新冠病毒的人,仍可能因疫情期間社交、生活型態中斷,出現大腦發炎,產生疲憊、注意力不集中和憂鬱等狀況,嚴重影響心理健康。
2021年「JAMA Pediatrics」研究指出,比較疫情期間與未流行前的水平,發現青少年憂鬱、焦慮增加一倍。全球有四分之一的青少青焦慮症狀升高,顯示新冠肺炎不只威脅身體健康,心理層面問題更是全球的重大議題。
董氏基金會觀察發現,兒童、青少年在面對疫情兩年多來,出現許多不安感。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提醒,青少年壓力會反映在情緒與身體上,試著寫下來或說出來,當一一列出,會訝異自己已承受了這麼多。有了自我覺察,就能適當調整解決,化壓力為助力。
推薦文章
-
苗栗醫療資源不足?鍾東錦:基層診所、社區支持當堅實後盾
-
不喜歡愛愛的男人更短命?研究:「性趣缺缺」易早逝 死亡風險增7成
-
院長講堂/屏東佑青醫院院長林進嘉 推廣精神健康教育 打造堅強社會安全網
-
塑膠微粒無所不在,研究指「1飲食行為」更直接吞下肚!6招助排塑膠毒
-
大肚腩不只是體重增加而已 新研究顯示可能也是大腦老化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