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自以為還年輕!中風型態有兩種,不同年紀不同風險
曾拿下金鐘獎、台北電影節最佳男主角及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的「三金影帝」吳朋奉5月間因腦中風猝逝,引起國人關注夏天也會腦中風?
台東馬偕醫院神經內科醫師胡智銘說,民眾如有三高病史,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氣溫變化愈大,發生心血管與腦中風的機會確實就愈大。台灣四季變化不明顯,其實一年到頭都有人腦中風,他提醒三高患者平時除須控制好自己血壓、血糖、血脂(膽固醇),定時吃藥、定期回診,冬天注意保暖,夏天要補充水分。
他說,發生腦中風主因還是在患者未好好控管自己血壓、血糖及血脂,加上外部環境因素如抽菸、喝酒及吃檳榔等都有增加中風風險。氣溫變化雖與梗塞性中風的發生率無明顯關係,但提醒有三高病史民眾,夏天一定要多補充水分,且從戶外炎熱環境進到室內,室內冷氣不宜開太強太冷,避免溫差過太,引發心血管與中風發生。
他指出,中風型態有兩種,一是出血性中風,即腦部血管爆開,好發在60歲以下族群;另一是梗塞性中風,即腦部血管栓塞,好發在65歲以上族群,其中跟季節變化比較有關聯性的是出血性中風,尤其是冬天發生機率更高,至於梗寒性腦中風跟季節及氣溫變化的關係,並不是那麼明顯。
胡智銘說,日本曾有研究指出,夏天腦部大血管、小血管梗塞中風的情形似乎有偏多情形,認為可能夏天酷暑,人容易流汗脫水,人體水分流失,補充不夠,血小板容易凝結,血液濃稠度上升,提高腦血管栓塞中風發生的機率。
胡智銘說,要防止中風,就要把造成中風的因子控制住,導致中風危險因子很多,不論是出血性或梗塞性腦中風,唯一無法控制中風的因子是年齡,年齡愈大,中風風險愈高,雖然年齡,人無法控制,但可控制血壓、血脂、血糖,及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不熬夜、不抽菸、不喝酒等。
胡智銘表示,現代人因生活習慣不好,中風年齡愈來愈低,曾有不到30歲年輕人本身有三高病史,但白天工作,晚上熬夜通宵在網咖打電動,連續好幾天不眠不休,最後爆發腦血管梗塞,倒在辦公室,命是救回來了,但半邊身體癱瘓,須長期以輪椅代步。
他說,其實很多會中風患者,門診時一看就知道,會中風不意外,一是醫生開的藥不按時吃,不定期回診,再來是對自己的血壓、血脂、血糖不關心,因門診時會發現有固定吃藥、回診及控制血壓、血脂、血糖,但還中風的患者真的不多。
【關於更多熟齡健康大小事↘↘↘】
推薦文章
-
糖尿病重擔/年齡分佈兩極化 黃建寧: 疾病管理更困難
-
正在服藥可以捐血嗎?有些人不建議:藥物殘留恐影響受贈者
-
鄒頡龍/〈從電影看醫學-逆行人生〉定時排尿提醒 減少尿失禁的尷尬
-
旋律聲中看見希望!音樂療癒打開失智症家庭的心房
-
如何照護老寶貝/逗中風母開心 使出壓箱絕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