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肌少症的危險因子
年過50歲的熟齡族,因活動力降低,得開始留意肌肉量是否充足。北榮高齡醫學中心主任彭莉甯表示,熟齡族或老年人因飲食量、荷爾蒙減少,若運動量也缺乏,可能會有肌少症問題,建議就醫透過進一步檢測確認,並攝取均衡飲食、運動來改善。
彭莉甯說,肌少症是一種老年人肌肉流失,進而影響身體機能的疾病。年過40歲後身體機能就會逐漸退化,而年長者胃口普遍比年輕時差,若加上蛋白質、肉類等攝取不夠,會造成肌肉量下降,容易造成四肢無力、膝蓋關節疼痛,甚至連擰毛巾的力氣都沒有,跌倒、骨折等受傷風險增加。
而在危險因子上,民眾若有慢性疾病史、過瘦或過胖、營養攝取不均、曾有跌倒紀錄、缺乏運動、長期臥床等,都可能出現肌少症,必須特別留意。
而在飲食營養補充上,彭莉甯說,熟齡者應攝取足夠熱量及蛋白質,如豆漿、起司、蛋類、雞肉、魚肉等,並多補充維生素D的食物,如黑木耳、鮭魚、菇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同時每周應固定走出戶外多曬曬太陽,也可獲取維生素D。
而在運動部分,萬芳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歐陽進翰建議,熟齡族若覺得肌肉量不足,可做有氧運動來加強心肺功能,也提升肌耐力,或透過慢跑、散步、游泳等中等強度的運動來提升,但建議採循序漸進方式,以免負荷不了。
一群關愛自己、健康生活的熟齡世代,用橘世代的熱情彼此鼓勵打氣,分享養身保健、家庭關係、更年期保健與檢康飲食等資訊,為第二人生做足功課,活出精彩活力!【我要加入專屬社團】打造亮麗熟年!
推薦文章
-
增進肌力、心血管健康 女性50歲後做6種類運動有助強健身體
-
每天4分鐘大大降低心臟病風險!醫師教「改變日常5習慣」不用特別去運動
-
女教師經期亂確診子宮內膜癌 醫師提醒避危險因子
-
身體不能沒有鎂,但這代表需要補充這種礦物質嗎?教授解答
-
金黃營養寶庫 南瓜怎麼吃才能幫助控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