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與理財關係你清楚嗎?第一步先搞懂「理財目標」
李小姐想幫孩子存一筆出國留學經費,原本已做好投資規劃,沒想到今年卻面臨新冠病毒疫情蔓延,衝擊全球經濟市場,引發股災危機,在猶豫是否應該改變投資策略?
一、首先看理財目標
「真正的理財,是不管行情怎麼變化,你有沒有一個自己的理財目標?」CFP認證理財規劃顧問葉俊佑提醒,許多人誤把「投資」跟「理財」當成同一件事,然而投資不等於理財,投資只是理財的一環。基本上,如果你的理財目標沒什麼重大改變,其實一年看一次就好。
葉俊佑指出,投資是賺波段,判斷哪個時機可以買進賣出,要賺到錢就要下功夫研究;而理財則是一種長期穩定狀態,看的是理財目標,如果原本的理財目標沒有改變,通常也不太需要改變,行情不好時就多買進一些單位數即可。
二、檢視調整的時機:評估2個關鍵因素
當理財目標是確定的,調整理財配置的時機點,則通常會考量以下兩個因素:
1.年齡:愈接近退休年紀,投資風險愈要降低。
2.目標:理財目標愈靠近,例如小孩再兩年就要出國念書,投資風險愈要降低。
一般而言,退休之前的目標是累積一定資產,因此要運用時間複利的效果來累積較多的錢。
然而到了退休年紀,則需要逐漸降低投資風險,例如從股票基金賺到錢,可以轉到債券基金;債券基金有賺到錢,也可以轉到保單。工具可以靈活運用,目標就是把錢守住。
除了降低風險之外,退休族也可以創造持續進來的現金流,生活上會比較安心,因此連結到月配息的債券基金,便成為許多退休族的首選。例如,一檔債券基金的年配息如果有7%,投入500萬元,一年可配息到35萬,一個月3萬元的生活費就有著落,若再加上勞保退休金一個月領2萬元,每個月有5萬元可以使用,退休生活無虞。
不過要注意的是,高配息也可能吃到自己的本金。因為投資債券要看「總報酬」,也就是配息加上債券價格的漲跌,如果某基金的年配息是7%,當年度的債券價格下跌8%,則年化總報酬是-1%,就產生了「配本金」的疑慮,也就是拿自己的錢,配息出來給自己。其實,從整體來看,只是先領錢還是後領錢的差異,就不妨依照自己的需求和風險承受度找到最佳理財平衡點。
【關於理財指南大小事↘↘↘】
【好野橘社團】以40後步入熟齡者的橘世代需求出發,創立社團平台提供熟齡理財計畫,讓大家在此輕鬆談錢、安穩財富,打造橘世代退休現金流!【立刻加入好野橘】
推薦文章
-
樂齡達人展風采,銀齡生活新亮點——「樂齡達人秀」熱烈徵選中!
-
退休夫妻賣房搬去和老父住、月入7.5萬很寬裕 卻因「長壽飲食」差點破產
-
我單身沒家人,財產最後會被政府收走嗎?專家教用3種工具規畫出安心的財務安排
-
車禍肇事致死,被害者都能拿到賠償嗎?從三峽及重慶南路2起高齡駕駛看差異
-
美元走弱對我有什麼影響,美債、股票該砍嗎?5步驟幫你穩住退休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