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惠風/手錶與心臟病

聯合報 洪惠風
當第一代到第三代的蘋果手錶Apple Watch發現到有心房顫動時,有71%的正確率,當Apple Watch反覆測到心房顫動而發出通知時,有84%的機會是真的得了心房顫動。

當第一代到第三代的蘋果手錶Apple Watch發現到有心房顫動時,有71%的正確率,當Apple Watch反覆測到心房顫動而發出通知時,有84%的機會是真的得了心房顫動。

今年3月的美國心臟醫學年會,Apple Heart Study(蘋果心臟研究)是開場的重頭戲,這是史丹佛大學的研究,由蘋果公司全額贊助,在網路上招募,有近42萬人參加,其中兩萬五千人超過65歲。千分之五的人(2162人)被手錶發現了心跳不規則,但在超過65歲的人中,有超過3%的人異常。

發現異常後,研究者會用長時間的心電圖貼片來跟Apple Watch做比對,在參加比對的450人(佔發現異常人數的1/5)中,71%是正確的,就是說手錶雖沒通知,但卻確實是心房顫動,當接到Apple Watch心房顫動通知時,有84%的正確率。

換句話說,當接到Apple Watch通知說你有心房顫動時,它大概沒錯

參加美國心臟醫學會二十幾年來,這是我第一次沒看到醫學書商擺攤,往年書商陣容浩大,甚至還曾有專賣古董醫學書籍的書商來湊上一腳,但今年這些都消失了,只剩下一些醫學雜誌攤位,取而代之的,是在展示區中「未來中心future hub」的舞台。

在這個未來中心有許多演講,討論電子科技、人工智慧、穿戴裝置這些新的議題,甚至在這個舞台,還舉辦了許多場次的創新競賽,由各地的參賽者秀出他們利用各種新科技,輔助醫療的新點子。

蘋果心臟研究,就屬於這種新趨勢的研究,它的目的,是要利用穿戴裝置,抓出隱藏的心房顫動。

當心房顫動發生時,有的人會心悸、頭暈、氣喘、甚至昏倒,但也有人一點症狀都沒有,但是它最重要的問題,就是很容易讓人中風,要是罹患了心房顫動,每一年中風的機會是4~5%,一年4~5%,看起來好像不太高,可是十年呢?二十年呢?

但這些是可以預防的,抗凝血劑可以降低它2/3的風險,也就是說只要知道了這個壞蛋的存在,就有手段可以預防它作怪,所以最重要的,是要知道我們到底有沒有心房顫動。

傳統的方法像警察抓小偷,有症狀時做心電圖,但是往往病人在家中不舒服,一到醫院就好了;也可以做24小時心電圖,或是7天的貼片檢查來守株待兔,但還是一樣,常常檢查時好好的,一拆下來後就發病(在蘋果心臟研究中,一周貼片就能抓到心房顫動的機會只有34%);還有一種自己測心電圖的儀器,當不舒服時可立刻測試,這種器材的好處是可以知道不舒服時的心跳狀態,但萬一太不敏感,一點症狀都沒有時就傷腦筋了。

有些不用心電圖的方法,利用脈搏的不規則來猜,有的用特殊的血壓計在每次量血壓時順便測試,有的利用手機的攝影機,有的用手環或是手錶的感測器,來抓不規則的脈搏,但要判斷是否真的是心房顫動,最終還是要用心電圖來佐證。

蘋果心臟研究,是手機24小時間斷性的脈搏監測,當不正常時,就提醒主人就醫,第四代的蘋果手機,還有立即心電圖的功能,但是這個功能在台灣沒有開放。

這個穿戴式裝置的研究,引起了心臟學界廣泛的討論,像這種無症狀的心房顫動,是否跟有症狀的心房顫動一樣危險?是否該用相同的治療方式?或是當穿戴裝置暴露了個人隱私及生活習慣時,該如何處理?都成了有待探討的新問題。

洪惠風

中華民國心臟學會預防醫學委員會主委 新光醫院心臟科醫師

心房顫動 心電圖 穿戴式裝置 洪惠風 醫師公衛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