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2穴位、培養6個習慣 中醫陳旺全教你如何預防及延緩失智

聯合報健康版 記者廖靜清台北報導
失智症可透過中醫的穴位、針灸按摩,延緩病程進展。圖/AI生成

中醫也可以治療失智症!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榮譽理事長陳旺全表示,中醫對於失智症治療,分為藥物和非藥物療法,可透過2大穴位按摩調節氣血,加上中藥調理補氣養血,延緩病程進展。

最新統計,台灣65歲以上人口的失智率7.99%,失智症患者約37萬人;未來20年,平均每半小時增加1位失智者。失智症好發於年長者,許多症狀常被認為是老化的自然現象,陳旺全說,失智症是一種疾病,失智與老化最大的差別是「認知功能退化」,即隨著病程發展,包含語言能力、注意力、空間判斷、抽象思考等會出現障礙,甚至伴隨幻視、妄想等症狀。

退化型失智症 易與老化混淆

從症狀表現來判斷,易與老化現象混淆的「退化型失智症」,又分為阿茲海默症、額葉失智症、路易氏體失智症等。患者在認知退化過程,會先出現主觀認知障礙、輕度認知障礙,逐漸發展為失智。陳旺全以輕度認知障礙為例,每年逐漸轉變為失智症的比率高達10%,可謂失智症的前兆,臨床上這類患者最多。

健保署資料分析發現,罹患失智症後,患者平均壽命為7至10年,若有效控制,可延長到10年以上。台灣已進行研究中醫、中藥對於失智症的照護成效,成果也陸續發表在國際級的期刊上,包括中藥萃取物抑制Tau蛋白過度磷酸化。陳旺全提醒,有些藥材具有活血成分,應評估是否與正在服用的西藥抵觸,或以針灸按摩改善。

陳旺全指出,中醫治療失智者,以「益腎養心補脾」為主,常用中藥以石菖蒲、何首烏、枸杞子等改善中樞神經系統。治療失智症最常用的穴位,包括「百會穴」、「神庭穴」2大穴位,透過穴位按摩刺激,可提升腦部血流、促進大腦清除廢物、增進記憶力、維持語言及思考力等。

.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央,屬全身氣流交匯之處,又稱「萬能穴位」。適度刺激可以提神醒腦、改善記憶力、促進腦部血液循環。

.神庭穴:頭額正中線上前髮際後五分處,按摩功用為安神利竅、改善憂鬱情緒,亦可用於治療神經衰弱和失眠。

陳旺全提醒,失智症是不斷退化的疾病,日常應著重在預防與減緩,培養6個良好習慣來增強腦力。

6習慣增強腦力

1.睡好覺:有助微膠細胞排廢,也就是大腦的排廢系統,減少壞蛋白質在腦中累積。

2.正念冥想:每天10分鐘就能減壓,過於緊張會使大腦分泌壓力荷爾蒙皮質醇,導致海馬迴萎縮。

3.學習新事物:刺激大腦細胞修復,並建立新迴路,強化思考、計算和專注力。

4.動起來:規律運動與降低失智風險相關,有氧運動可促進腦細胞增生、減緩認知功能退化。

5.打電動:手眼並用體驗電玩樂趣,擴增海馬迴和小腦的細胞,讓記憶力更佳。

6.多吃魚類:魚類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抑制發炎,防退化、減少神經細胞凋亡。

失智症 穴位按摩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