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非正常老化 3大跡象是早期警訊
許多人常認為失智只是正常老化,其實是錯誤觀念。國健署表示,失智症是種疾病,早期症狀包括重複做某件事、出現語言或書寫障礙、原本熟悉的事情全忘光,應儘早就醫治療。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今天舉辦記者會,宣布9月「國際失智症月」活動起跑,號召民眾共同打造失智友善社區,讓台灣成為友善失智國度。
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統計,全球平均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衛福部民國100年到102年研究也發現,全台失智人口已超過26萬人,推估到了125年,全台失智人口將高達55萬人,是目前失智人口的2倍以上。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王英偉署長指出,民眾對失智症的認識不足,有3大常見的錯誤認知,像是認為失智症是老化症狀之一、失智者都會伴隨失能問題,失智症患者無法自理生活等。
實際上,國內有9成以上失智症患者是住在家裡,只有約4成有失能問題,其餘沒有失能或是輕度失能的患者,只要透過身旁家人或親友協助,還是可以參與社區活動。
王英偉強調,失智症是疾病的一種,不是正常老化,若是輕度失智,患者還可以保有不錯的社交能力和生活技能,不需完全仰賴家人,及早治療也能減緩失智者退化速度,減輕照顧壓力。
他也提醒,早期失智症有3種常見警訊,例如記憶力減退影響日常生活,出現重複發問、重複購物或重複服藥,無論怎麼提醒也想不起來;出現言語表達或書寫有困難,像是無法清楚表達送信的人是郵差。
另外,也可能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像是長年處理家庭大小事的家庭主婦,突然不知道該怎麼幫家人準備晚餐等失智症警訊,皆非正常的老化現象,應盡快至精神內科或記憶門診接受進一步檢查和診斷。
推薦文章
-
記憶衰退是正常老化或失智?醫教你如何分辨及何者可能恢復
-
不良飲食與失智息息相關 研究揭每天吃一物可降12%患病風險
-
失智症者提前準備3帳戶 防詐騙3招守住財產
-
【得獎名單】失智症認知與態度調查 你對失智症的認識有多少?
-
老年憂鬱6警訊 延誤治療易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