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進入人生下半場你需要改變的是「心態」,對自己負責!
「人生太短,不要讓自己無聊。」—尼采,哲學家
上下半場時間如何分割?
傳統上,我們把人生分成三個階段:成長求學、工作成家、退休養老。第一階段的主要內容是「開發」,為成年生活打基礎,時間大概二十多年。第二階段「生產」,成家立業、為社群貢獻心力,時間長達四十年左右。最後,退休人生所剩無幾,過以「休閒」為主的生活。
隨著平均壽命的不斷延長和終身僱傭制度的逐漸瓦解,社會學家於是把開發和生產兩階段合併成為人生上半場,內容和傳統差異不大。差異發生在下半場,因為內容變成集開發、生產和休閒的混合體。
換句話說,新概念打破活在什麼年齡就只能做什麼事的界限。這個概念目前還算不上主流,現代人談論退休仍然以傳統觀念為主,但值得注意的是,新思維雖然把原來被稱作退休的事變得混淆不清、無以名之,但影響力卻明顯的正在擴大。
至於上下半場時間如何分割?沒有硬性規定,但考量心智成長和壽命等因素,理想的分界點似乎應該在四十多歲。如果你問:「下半場既然又學習又生產,那跟上半場有何不同?」不同點在動機和心態,通常上半場比較被動,雖然有一定選擇空間但有限,下半場自由度大得多,學什麼、做什麼和自己天生志趣密切相關,不再被外界需求牽著鼻子走。透過學習新事物和發揮天賦才能實現自我,同時還有富餘享受休閒、幫助他人。
說得容易想得美,對吧?難嗎?當然不是人人都有條件做到,但也絕對不如想像中那麼不著邊際。一般人覺得難是難在四十多歲正是一身責任的時候,哪能說變就變?但下半場的概念並不是要人拋棄一切,自私自利的跑去吃喝玩樂,它強調的是人到這個年齡通常已經打下生活基礎,在不影響責任義務的前提下,拋開能被拋開的束縛,跟著心走,盡力發現和實現自我,讓生命發光發熱。同時,透過致力於職志,實現對家庭的照顧和對社會的回饋。
按照我的觀察,有條件這麼做的人遠遠多於實際這麼做的人。原因是,太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符合條件,生活的慣性和無處不在的功利思想,消滅了人們追求夢想的念頭。也許你會說:「身為家庭和社會的一分子,我只是在盡責任啊!」或許吧,但太多人在為他人負責的同時,卻只有少數人在為自己負責。
如果你不能征服自己,就會被自己所征服
飛機上的急救廣播中必然有這麼一段:碰上事故先救自己再救他人。連自己都救不了,怎麼救他人?
在對事業有成的中年人演講時,有人說他對眼前生活很滿意,不想改變;這話的潛台詞其實是:事業成功升官發財既不是錯誤更不是罪惡,為什麼非要改變現狀不可?問得好,但不該由我來回答,唯一能夠回答這問題的人是自己,而且前提是對自己誠實坦白。所謂被功利社會體制化,講的正是失去正視內心需求的能力。其實,自認不需要改變的人經常最需要改變。有一句話說:如果你不能征服自己,就會被自己所征服。
從上半場進入下半場,不見得非要離開原來的工作,需要改變的是心態,上半場做的事情不管多麼成功,大都受到外界眼光影響,下半場做的事可以和上半場部分重疊,但出發點是為了更有利於開發和實現自我。生活內容完全不改變也不太可能,因為下半場必須在學習、工作和休閒中得到真正的平衡,這跟傳統職場中明明由工作主導一切,卻裝模作樣宣導、鼓勵工作和生活要平衡,大不相同。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45歲退休,你準備好了?》
推薦文章
-
2024退休力大調查/人生無限 65+也能繼續奉獻
-
如何照護老寶貝/聽媽嘮叨好幸福 珍惜相伴好福氣
-
失智症者提前準備3帳戶 防詐騙3招守住財產
-
78歲老父賣房子搬進月費6萬豪華養老院 半夜打給女兒哭「想馬上回家」原因超心酸
-
2024退休力論壇/中信蔡安棋:「一百法則」配置退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