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別人失敗暗爽很壞心?專家:幸災樂禍是人類天性

元氣網 綜合報導

看到非親非故的人遭受不幸或失敗時,常常第一反應不是同情而是「幸災樂禍」,雖然這顯得不善良又沒同理心,但心理學家指出,幸災樂禍是人類從小就有、根深蒂固的心態。

嘲笑示意圖。ingimage

根據美國埃默里大學的心理學研究,發現人類從嬰幼兒時期開始,就會有幸災樂禍的心理。例如4歲孩子看到同伴跌倒或掉進水坑,會暗爽並覺得有趣;看到同伴倒楣,2歲孩童會覺得開心;7歲孩童會覺得對手輸掉比賽比雙方共贏更令人高興。

另外在2013年的一項研究,研究者讓9個月大嬰兒觀察木偶間的互動,一組木偶被設定成和嬰兒喜歡同樣的食物,另一組則喜歡別的口味,當木偶間互相傷害時,嬰兒更樂意看到和自己口味不同的木偶受到傷害,而對和自己口味相近的木偶則不會有這種想法。這項研究顯示幸災樂禍的心態從孩童時期就已存在人類腦海中。

研究者指出,幸災樂禍心態是由「非人化」所激發的,代表人們在一些特殊環境和性格變量的共同作用下,不把遭遇不幸的人看作是人。人們有時會以微妙的方式否定所屬群體的他人,對於他們的不幸會有「落井下石」的欣喜感。

還有一種理論認為,幸災樂禍心態是隨人類為爭奪有限資源演化而來,這種心態在兒時產生,大多基於競爭(例如手足之間爭奪父母的關愛),但隨著長大,這逐漸轉化成看到別人受難而開心的情緒,即使對方只是陌生人。

儘管人類天性幸災樂禍,但在現實社會中,培養「同理心」是抵抗這種心態的武器。父母看到孩子出現幸災樂禍的行為時,也要機會教育,教導這時顯露開心是不適切的,因為這會對別人造成二度傷害,而且未來也不希望這種事發生在自己身上,藉此漸漸培養出孩子的同理心。

孩童 嬰幼兒 跌倒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