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偽技術換臉變聲 律師傳授4要訣識破AI詐騙

聯合報 記者楊孟蓉報導
「降低數位落差X健康講座」現場氣氛熱烈,民眾踴躍提問。記者閻廣聖/攝影

你以為視訊電話那頭是許久不見的親友?或是老闆透過視訊給你緊急指示?慢著!這些可能是詐騙集團利用人工智慧AI技術的最新技倆。聯合報健康事業部與富邦人壽6月21日共同舉辦「降低數位落差╳健康講座」,邀請專家從法律、科技與醫療等角度,提出樂齡族安心生活提案,現場近兩百位民眾踴躍參與,不少高齡者對AI科技學習意願強烈,幫助自己提升數位安全觀念與降低健康資訊不平等困擾。

常見3大AI詐騙手法

富邦人壽法律事務部律師吳恆安深入剖析,隨著AI深偽技術(Deepfake)日益精進,能夠生成虛假影像與聲音,精準模仿特定人物的外貌與語音特徵,詐騙集團手法也變得更加逼真且難以辨識,使得「眼見不為憑、耳聽不為證」成為現實寫照。他歸納當前常見的三大AI詐騙模式包括:

富邦人壽法律事務部律師吳恆安現場教民眾如何識破AI詐騙。記者閻廣聖/攝影

1. 肖像勒索詐騙

利用AI技術將受害者的肖像移花接木,合成不雅照片或影片,寄送給當事人進行勒索,若不支付封口費,便威脅散布出去 。

2. 假冒親友詐騙

假冒親戚朋友撥打電話給受害者,謊稱急需用錢,請求其盡速匯款應急。

3. 偽裝高管詐騙

偽裝成公司高層,透過視訊電話向其下屬發出轉帳指令。

識破AI詐騙4要訣

面對層出不窮的AI數位詐騙,吳恆安提出四大識破要訣:

1. 確認對方動作

要求轉頭、揮手,看是否有不自然模糊或斷層或影音不同步。

2. 使用專屬密語

要求說出密語或共同經歷的事件,確保對方真實身分。

3. 警覺談話內容

注意是否提及借款、要求個資或匯款,立即掛斷電話避免受騙。

4. 撥打165反詐騙專線

發現任何可疑情況或遭受詐騙,請立即撥打全國反詐騙專線165。

我被詐騙了,該怎麼辦?

處理流程大致可分為報案、銀行協助和法律程序。直接撥打165專線報案,並立即聯繫銀行說明情況,要求凍結相關帳戶,防止詐騙者進一步轉移資金,款項若已轉出,提供充分證據向銀行申請發還款項,最後透過法律程序,追討被騙款項。

吳恆安提醒,若民眾不幸受害,可依法提起民事訴訟,向詐騙者請求損害賠償,亦可同步進行刑事告訴,並在刑事訴訟過程中附帶提起民事求償,一併追究詐騙者的刑事責任與民事賠償。但最重要的是,應善用「識破AI詐騙四要訣」,避免再次受騙。

果多樂齡活動平台營運長畢偉功在論壇中分享實用AI工具。記者閻廣聖/攝影

應具備驗證AI答案的能力

果多樂齡活動平台營運長畢偉功帶領民眾實際操作ChatGPT,強調與其焦慮追趕技術,不如聚焦在「能真正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上,更特別提醒:「AI的回答不一定百分之百正確。」在使用AI工具時應保持謹慎態度,適時檢查、驗證內容,方能善用其優勢,提升生活效率與品質。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台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葉秉威談現代常見的消化道疾病「胃食道逆流」。記者閻廣聖/攝影

日常保健及APP科技掛號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台安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葉秉威談現代常見的消化道疾病「胃食道逆流」,提醒民眾正確認識病症與日常保健方式。國內約每四位成人中就有一人受到胃食道逆流困擾,此病症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尤其應避免甜食、酸性飲料、油炸食物,以及菸酒等高風險因子。他強調,若藥效不佳,多因未遵照醫囑服藥,治療應以短期控制、長期維持最低有效劑量為原則。除了健康衛教,葉秉威也教導民眾透過手機APP掛號、查詢等候號,推動更便利的智慧生活。

主辦單位表示,縮短數位落差能幫助樂齡族有防詐意識,更懂得照顧自己的健康,還能善用AI科技來解決生活大小事。透過不同領域專家的分享,讓民眾在健康、科技和法律方面都更有信心、更敢行動。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