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貞/用對輔具 老年生活也時尚

聯合報 李淑貞(陽明大學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民眾申請補助輔具時,輔具中心會派員前往評估。圖/新北社會局提供

根據衛福部106年老人狀況調查,65歲以上失能者有90.7萬人,6成7由家人照顧,但台灣家庭型態已從三代轉變至兩代家庭為主,未來高齡者僅與配偶同住的比率更將提高。面對「雙老」的照顧議題,如何減輕照顧負擔與延長自己的照顧餘命,一定要了解輔具知能。

面對老年,最有感的是身體功能衰退導致日常生活受限。衛福部調查,65歲以上有16.41%在沒有支撐的情況下,無法從椅子上站起來,表示下肢功能明顯衰退,走不久也走不穩;然而,有62.6%的人住在沒有電梯的公寓或二樓以上的家宅中,每次出門都是一番大工程。

長輩為避免跌倒,本應使用手杖、輪椅,因擔心被貼上無能的標籤,常常拒絕使用。本來就走不久、走不穩,又拒絕使用輔具,便哪兒都去不成,無足夠的活動量,再再加速肌力退化,這樣惡性循環天天都在上演。

為了打破這惡性循環,我常想,既然人終將會老去,輔具也總有一天會等到你,我們何不讓這個乍聽不討喜、實則妙用無窮的輔具去標籤化,讓使用輔具成為一種全民風氣、讓輔具成為一種新時尚。

男女老少 共想照顧解方

我們團隊進行了1項勇敢的嘗試,試著突破同溫層,將「輔具」推廣至各男女老少,透過大型輔具暨長期照顧展覽,讓「台灣輔具暨長期照顧大展(ATLife)」像電腦展、旅遊展,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民眾來參觀、學習、試用、選購、找照顧解方,增加自己老年後的「選項」。

我對我的未來有這樣的想像:為了避免肌力退化卻同時擔心運動傷害,我在生活中實行「精準運動復能」,搭配適合高齡者的運動器材,讓運動復能更有效且安全。

當身體退化至走不久或者是走不穩,我不會冒跌倒的風險,在室內或近距離的地方用柺杖等步行輔具,我會選個亮麗的花色,讓大家稱讚我的時尚好眼光;要去遠一點的地方我不為難我的雙腳,開一台電動輪椅,我可以跑得比年輕人更快更遠,電動輪椅流線型的外觀與科技感的造型更不可少,就像我擁有超跑一樣吸睛,行動輔具就是我的時尚配件。

在外活動自如,回到家更要如此,完整的居家無障礙規劃,除了最基本的無高低差讓我在家也能開輪椅外,吃飯、刷牙、洗澡、如廁、上下床的動線和輔具規畫讓我凡事自己作主,不需靠別人幫忙。

而最惱人的上下樓問題,市面上的爬梯機、樓梯升降椅、電梯等早已解決障礙,汽機車改裝、福祉車的設計更讓外出交通無礙,再搭配政府交通接送服務,我不把自己鎖在家裡,想去哪就去哪每天過充實的生活。

當身體機能退化「耳重聽與視茫茫」,我會借助視聽溝通輔具協助,不用擔心人際關係因此疏遠。身體的疼痛、變形,也有搭配的護具、鞋墊、支架、義肢能夠協助,使活動到位。

輔具借力 減輕照顧負擔

最後,我若成為了照顧者,對自己的保護不可少,例如抬、背、抱時搭配照顧床與移轉位輔具的使用,能避免傷腰同時也顧及了被照顧者的尊嚴,學習照顧的技巧,借力使力,用對方法減輕照顧負擔。

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有一套自己的想像,老不是限制,輔具陪你突破了老的限制。輔具不是證明自己的無能,而是協助你過美好生活的好朋友,也是減輕照顧負擔的好幫手。

作者為陽明大學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李淑貞。

「台灣輔具暨長期照護大展」於7月25日至28日在南港展覽館舉行,歡迎前往參觀。

輔具 肌力訓練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