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定一/透過慢呼吸 找回生命的效率
呼吸,反映一個人身心的狀態。
一個人呼吸隨時是緩慢而平順,不光自己感到舒服,這種安定感也會擴散到周遭。如果經常感覺吸不到氣,那做事也往往覺得不踏實,力不從心,除了影響工作效率,人際關係也會緊張。
許多朋友總覺得精力不足,卻不知道因為長時間透過嘴巴呼吸、排出過多二氧化碳,會讓體內生理環境失衡,而一點一滴消耗我們的體力和活力。
有些朋友工作需要長時間說話,也有些朋友心情比較悲觀,一遇到心煩事就不自覺地嘆氣或長吐氣,還有些朋友因為慢性鼻炎而習慣張嘴呼吸,一整天下來,除了口乾舌燥,更是容易感到疲憊、休息不過來。
有些過度呼吸的情況比較明顯,大多數人都經歷過要上台演講、開會、與人爭執時,除了因為口語表達帶來激烈的過度呼吸之外,情緒的壓力也讓交感神經持續緊繃。不到幾分鐘就感覺很悶,好像吸不到氣,想用力深呼吸,卻反而更喘不過來。嚴重一點還會頭昏腦脹,手腳發麻。
這聽起來很矛盾,我們活下去一定要呼吸,可見呼吸是件好事。那麼,為什麼呼吸多、而且還是把不需要的二氧化碳排掉,會帶來那麼大的障礙?
一百多年前,丹麥科學家波爾(Christian Bohr,1855∼1911)從生化的角度來解答。他觀察血紅素和氧氣與二氧化碳的結合力,發現環境偏酸(通常是二氧化碳夠多,溶在水裡得到碳酸),血紅素更能把氧氣放出來,提供給需要的組織。
如果我們透過嘴巴呼吸,將肺部和體內的二氧化碳排出過多,也就失去這個幫助血紅素放掉氧氣的條件。身體不是沒有氧氣,但都結合在血紅素上,到不了需要的組織,讓身體運作欠佳、連腦部也得不到足夠氧氣。可以說,從呼吸的調控來看,二氧化碳並不是廢氣,而是調節身體組織取得氧氣、刺激呼吸的關鍵。
你讀到這裡,也可能會想問:既然如此,要如何矯正長期過度呼吸的失衡?
方法很簡單,只要讓體內偏低的二氧化碳濃度回到正常。這並不是要我們去補充二氧化碳,我們的代謝無時無刻都在產生二氧化碳,不需要額外補充。我們只需要改回鼻子呼吸,讓排氣量降低,把呼吸慢下來,讓身體透過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可以逐漸累積,而自然修正血紅素的環境。血紅素的運作得到了正確的條件,也就可以釋放氧氣,讓缺氧的組織重新恢復運作。
我透過《呼吸,為了療癒》也強調,呼吸慢下來,反而帶來最好的生理運作效率,甚至能幫助運動員在激烈的比賽取得勝利。說這是現代人最有效率的養生之道,一點也不為過。
呼吸反映身心的狀態,反過來,一個人懂得照顧自己的呼吸,透過心態和生活習慣的轉變來調整呼吸的步調,也直接影響身心整體的運作。有些朋友會在用餐前祈禱或感恩,只要這麼做,自然會發現心安靜下來,呼吸和身體的運作不急促了,而這餐飯不光是更有滋味,也更不會為消化系統帶來負擔。
這種讓生命更有效率的奧祕,正等著你親自去體會、去發現。
責任編輯:辜子桓
推薦文章
-
院長講堂/馬偕兒童醫院院長陳銘仁 真誠照護小病患 常保赤子心
-
夜尿幾次算正常?7招緩解夜尿 睡前少滑手機也有幫助
-
前警政署長猝逝…冷熱交替好發心血管疾病 醫揭發病前有一重要警訊
-
咖哩是抗發炎好物、辣椒可緩喉嚨痛?感冒適合及不適合吃的食物整理
-
冬天血壓易忽高忽低 吃鍋遵循「2少1多」、不要亂進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