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達夫/醫院以量制價 影響醫療品質
卅年前,台灣經濟起飛,百廢待舉,如銀行、大學、到醫院,從不足到大幅增加,從貧瘠到浮濫,而忽略了深耕與精緻化才是進步的核心價值。
卅年後的今天,台灣終於要面對卅年前種下的惡果。危機就是轉機,問題在於台灣社會是否有藉機改革的勇氣與決心。
碩生素質差 被迫咬牙收
譬如,做學問應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不是為了滿足「醫學中心」的要求。然而,當我擔任醫學院評鑑委員,到一所醫學院評鑑時,院長卻很驕傲地表示,該醫學院是以「獎金」鼓勵寫論文,因此,論文數量大幅增加。
又如,有位離職去修博士學位的老同事,得到學位後,到一所中部的大學任教,有次,回台北時,順便來看我,他説,他喜歡教書,但有件事令他很難過,因為他被要求一定要收幾位碩士班學生,否則研究所就辦不下去,學生的素質很差,他也得收。
醫院檢討會 自省求進步
這回,市長參選人的論文門發生的時候,兩所大學的回應都是,只要有人正式檢舉,學校就會啟動審查的程序。如果,沒人檢舉,難道就沒事了嗎?或只是針對「個案」處理,而不去檢討結構性的問題,這樣的機構會進步嗎?
做為一個醫院的主管,我不會等到病人投訴,才去了解我們有沒有做得不夠好的地方。自創院開始,我們每星期就有一次,死亡或併發症的檢討會,還有一次品質改善研討會,經過不斷地自省與接受他人的建議,來一起不斷地求進步。
大學多經費少 才是禍首
我不知道,全台灣的大學有多少系所,在這個月,自己去檢視,系所內的教授,每年指導的碩博生數量合不合理?論文的素質又如何?更進一步的,有沒有大學的校長,親自去了解該校各個學院,在論文的量與質方面是否有值得檢討的地方。
事實上,近年來每次選舉都會有「論文門」發生,雖然問題大都出自在職專班,因為學費較高,學校抽成,系所分紅,皆大歡喜。結果誘因不正,就產生不良的後果。然而,大學太多經費太少,才是禍首。
我不知道,台灣是不是用最少的經費,開辦最多大學的國家?但是我知道台灣政府一直以用最少的經費經營全民健保為傲。然而因為給付大多不敷成本,醫院就以量制價,而影響了醫療品質。
不再追求百大 台灣之福
今天,如果全台灣的大學,都能夠藉此機會,重新找回大學的精神,重新定位不同大學的使命,為台灣培育有用的人才,而不再追求世界百大的虛名,則是台灣之福。
推薦文章
-
智能檢驗更快速安全 縮短病患等候、幫醫檢師減壓
-
智慧放療平台見成果 頭頸癌患者嚴重口腔黏膜炎降至5.5%
-
行動醫療APP翻轉醫護效率 為醫護減壓、讓病患安心
-
大林慈濟力推智慧醫療 院長賴寧生:來自守護病患初心
-
醫療奉獻獎得主大林慈濟賴寧生 力推「智慧醫療」,來自「守護病患」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