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硬體還不夠! 特殊家庭更要有資源配套
相較於老人或身體障礙者,心智障礙者較沒有機會表達意志、做出選擇,包括居住形式、選擇同居人、參與什麼活動等等。要讓他們在社區生活,除了硬體上必須做到無障礙,文化上要友善、包容與接納外,還需要教育、就業、復健、健康照顧等多種資源配搭,若非刻意投入資源、長時間的努力是很難達成的。
台灣第一個在社會住宅內辦「雙老家園」的是伊甸基金會。2012年,伊甸在台南大林國宅設立雙老家園,提供心智障礙者35歲以上,主要照顧者65歲以上的家庭入住。伊甸基金會台南區區長張盟宜表示,當初就是看見高齡社會中特殊家庭的「雙老」困境而設立。執行幾年後發現,對於心智障礙者來說,無論是人際的友善、環境的熟悉感,原來的居住社區都比家園更適合居住,因此許多心智障礙家庭幾經考慮都沒有申請,反而後來開放身障家庭申請後,目前入住家庭以身障及精神障礙者為主。
推薦文章
-
如何知道膝關節是否退化?6指標自我檢測!圖解4動作 每天做改善退化性關節炎
-
「治療性運動有療效」X「居家科技輔具有智慧」 — 物理治療快閃出擊
-
醫療科技展落幕 「慢病好日子」健康代表字票選出爐
-
長輩凌晨3點起床無事可做 醫籲先從「這1事」下手有助睡眠
-
2024失智永續論壇新診斷、新治療、新曙光 台灣邁入失智症照護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