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被打 長大侵略性強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
打小孩雖是部分父母的管教、處罰的方式,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者發現,如果孩童五歲時,母親仍採此管教方式,無論處罰的頻率為何,兒童九歲時較未被打過的同儕好鬥,侵略性較強;父親打小孩,則兒童日後字彙、語文能力較差。
研究團隊成員,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工作學副教授麥肯宜表示,很多人以為打小孩,小孩一下就忘了,這是錯誤觀念。家長打小孩,產生長遠的效應,且影響兒童身心。研究團隊調查在二十座美國中大型成市的一千九百個家庭後,獲得上述結論。研究發表在最新一期《小兒科》醫學期刊。
美國家庭體罰的比例不低,該研究發現,接受調查的家庭中,約五成二的母親在孩子五歲時仍以打為管教方式之一;三成三的父親採取此管教方式。母親打小孩管教的比例比父親還高。
若干研究顯示,幼童時期曾受到嚴重體罰的人,出現焦慮、憂鬱症的風險較一般人高;反社會行為等更複雜心理問題的風險也相對較高。美國小兒科醫師建議,不要採取體罰的管教方式。
推薦文章
-
積極做瑜伽健康女43歲就更年期「覺得被身體背叛」用療癒之旅找回力量
-
具俊曄長坐金寶山陪伴大S 醫揭「綑綁感」小心延續性哀傷障礙
-
性生活偏少無所謂?研究:若同時伴隨「2項因素」,死亡風險大增
-
林芳郁失智…名醫妻化身照顧者 陳良基:非常令人感動的鶼鰈情深
-
上億身家老闆辭職天天旅遊反而憂鬱症?獨旅男揭3點「找回旅行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