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自主性、責任感 讓孩子更有目的感
【內容摘自《邁向目的之路:幫助孩子發現內心的召喚,踏上自己的英雄旅程》,作者William Damon,天下雜誌出版】
父母應該教導子女一個基本的原則︰「你對世界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很重要」,不只是因為父母在乎這些事情——這當然也很重要、很需要傳達——而是要從更大的角度來看,不論好或壞,他們的行為確實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打從出生開始,所有的孩子就已經使得周遭的人的生活從此有所不同。所以每當機會出現的時候,父母親就必須讓子女清楚知道。要指出這件事情的機會,經常很自然的發生,舉例來說,假如孩子在花園幫忙種花,花朵開始綻放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感謝孩子在這件事情上所扮演的角色。又或者是你帶著孩子在社區裡贈送禮物給老人,記得一定要指出孩子的關心,對老人家而言有多麼重要。
至為關鍵的原則,是要善用在對話時自然發生的情境,以及像分配家事、幫忙擺碗筷、送禮物等平常的家庭活動。每一個片刻都很重要。善用一下這個時刻,善用一下那個時刻,就足以讓訊息充分傳遞出去。此外,這也是唯一的可行方法,畢竟說教只能引起孩子故意的耳聾或翻白眼。所有被父母善用的偶然片刻,將會在日後累積出成果。
另一個可以賦予孩子自主性,讓孩子感覺自己有能力且對他人有貢獻的方法,就是讓他們清楚地知道,你認為他們很有趣,而且有能力。雖然大部分的父母都非常寶貝子女,但是在每天的互動中,卻沒有一直表達出對他們的信心。在許多例子裡,父母把可以測試子女潛能的挑戰,都由自己扛了起來,並且過度保護子女免受幾乎沒什麼危險的風險,結果反而讓子女感到洩氣。如同我前面提到的,我們相信子女對事情的想法很重要,但就這件事情而言,父母親卻很少花時間去徵求子女對一些重要議題的看法。父母也不常和子女討論自己的夢想、想法或擔憂,原因通常是他們儘可能想要讓孩子過得無憂無慮。這些無意間的輕視,是從二十世紀發展出來,到現在還很流行的一種過度以兒童為中心的教養思潮,所產生的副產品。說得極端一點,這種教養方式藉由假設孩子無法獨立自主,並且需要不斷的保護,以避免童年受創,也就是把孩子當做嬰兒般對待。
最近幾年,由這種教養思潮演變出來的一種情況,就是年輕人已經不再經常被賦予真正的責任,比方說他們應該經常分擔家務。強制規定孩子做家事快要退流行了,取而代之的是,給予年輕人自由,好把時間全都花在學業、足球比賽和鋼琴課,以及他們瘋狂增加的個人和社會活動行程。富裕的生活讓我們得以免除叫孩子做家事的要求,在某方面當然是有好處,而塞滿他們行程表的活動也確實會對學習跟發展很有價值。不過,有些東西不見了。
年輕人不再覺得自己對家裡做出必要的貢獻,感覺不到家裡的其他人倚賴他們,也不認為如果他們沒有負起責任會讓別人失望,或是會讓該做的事情沒有完成。除了像建立責任感這樣的品格教育面臨危險之外,還有一種很關鍵的感覺「我很重要」,因為缺乏這些家庭義務,而沒有被滋養出來。
現代的富裕社會已沒有辦法再回頭,但是孩子的付出,對於維持一個家庭的經營仍是必要的。即使是在最富裕的家庭裡,如果父母親選擇這樣做的話,照樣能夠分配給子女一些有意義的義務,來教導他們負起責任,並且賦予他們自己所做的事情對世界很重要的感覺。即使是一個小孩,也能做出一些對他人很有幫助的事,像是照顧寵物或是為植物澆水。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看到他負責的結果,或是他不負責的後果。假使孩子的工作是要幫植物澆水,便應該獲得機會去發現,如果他忘了澆水,植物將會死亡。(在此特別聲明︰我並不建議用這種方式照顧寵物!)為了孩子的品格發展,幾株枯萎的植物應該算是合理的代價。
等到孩子長大一點,一個傳遞責任感很棒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去當義工。一個青少年可以對一名亟需幫助的孩子,造成很大的不同。不管是參與類似「大哥哥/大姊姊」計畫的活動,或是陪伴孤獨的老人,父母應該多多鼓勵子女參與類似的義工服務,即使如此一來會排擠到其他排滿在每日行程表上,比較以個人為中心的活動。從事義工服務不單是可以建立孩子自願服務他人的品格,也是激發出興趣火花很好的來源,還可能發展成孩子的人生目的。它也可以教導孩子學到許多將來在世界上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時,會需要的實用技能,並介紹他們認識潛在的人生導師。
推薦文章
-
🎧|現代父母必看!如何理解新世代孩子的想法,專家教你「這三招」
-
【得獎名單】別養出啃老族!填問卷抽好禮
-
博愛座爭議吵翻天、衛福部將修法 8大現況大盤點
-
張鈞甯媽媽的教養之道:從一起讀繪本到一起聊夢想,給孩子的愛是無條件支持與鼓勵
-
完美媽媽容易養成無能的孩子!矽谷新創圈傳奇女性俞寧寧「2大育兒奇招」讓三個孩子都服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