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5情境 引導孩子開口說
【聯合報╱林季穎/台北市杏誠復健診所語言治療師】
「我的孩子兩歲半了,我們說話他聽得懂,但很少開口,怎麼辦?」臨床上常聽到家長焦急詢問著類似的問題。
現代少子化與雙薪家庭的因素,家長對孩子過度呵護與照顧,往往孩子還未開口表達需求,便已為他做好每件事,造成孩子沒有機會表達自己的需求與想法。久而久之,便可能影響孩子口語,造成孩子語言遲緩的現象。
其實,只需在生活中做些小小的調整,就能製造許多讓孩子開口的機會。以下舉出幾個日常生活中常出現的情境,供家長參考:
請求:將孩子想要的物品或玩具,放置在孩子看得見卻拿不到的位置,然後給孩子明確的期待表情,如眼神接觸,等待他出聲或用簡單口語表達需求。
還要:和孩子進行連續性活動或孩子喜歡的感官遊戲,如丟球、搔癢遊戲,進行一小段時間後,停止活動,等待孩子要求再玩的反應。
否定或抗議:給孩子不喜愛的事物或奪取他喜愛的事物,等待他給予否定的反應。如當孩子把某樣玩具推,開表示不想玩的時候,引導孩子說出「不要」等簡單的否定字詞。
選擇:同時給予孩子喜愛與不喜愛的事物,兩者的喜好程度要有顯著差異,要求其開口選擇;若孩子未做出選擇,便給予其不喜愛的事物。
評論:和孩子互動或遊戲時,大人在過程中非預期的故意做出錯誤行為,等待他開口或用表情給予回應。如突然將積木推倒,或是把玩具放進太小的盒子後,引導孩子說出「不可以」或「你做錯了」等簡單的語句。
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簡單的活動,製造出合適情境,不僅能增加孩子主動開口的機會,還能與孩子互動,增進情感,爸爸媽媽們,現在就開始做吧!
※延伸閱讀》
推薦文章
-
高齡長輩想投資健康、少受疾病磨折?醫:「這作法」超有效益! RSV感染恐引發重症與失能,積極預防勝過千次照護
-
林欣榮:花蓮慈濟與17家醫院共好!守護東台灣,一個都不能少
-
民怨炸鍋!補充保費新制 7小時急停
-
普發一萬怎麼花才能放大價值?專家給勞保勞工及非勞保者的理財建議
-
第35屆醫療奉獻獎/個人獎洪慶憲 屏北唯一小兒外科醫師 默默呵護國家幼苗2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