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大舌頭 別急著手術
【聯合報/記者呂筱蟬/報導】
部分小朋友在學說話時,會出現口齒不清俗稱「大舌頭」、「臭乳呆」情形,佳里奇美醫院復健科主任林芷指出,只要把握學齡前4至5歲進行語言治療,就能矯正發音問題,降低學習障礙。
林芷表示,發音不標準在醫學稱為「構音異常」,幼童若在檢查後未發現發音構造異常、聽力有問題或智力不足,原因則出自於唇、舌、顎等器官不協調,影響口腔靈敏度。部分家長將小孩送往「正音班」矯正發音,但不探究原因,狀況不會改善。
老一輩觀念則是到醫院做舌繫帶手術就能矯正發音,林芷說,這只是治療方式的一種,建議只有舌繫帶短到無法吸奶或伸舌無法過下唇,才需做外科手術。
她說,構音障礙原因人而異,語言治療方式也不同,可利用工具壓舌板輔助矯正,或透過誇張式聲音遊戲等方式治療;日常生活中家長可讓小朋友多吃硬的食物,或玩吹泡泡、風車等遊戲訓練牙齒、唇顎等靈活度。
林芷表示,4至5歲是接受治療的黃金時期,家長應多注意孩子的發音狀況,在上學前接受治療完成矯正,避免產生學習障礙。
推薦文章
-
中壢天祥醫院新開幕,融合飯店設計、AI、專業團隊成亮點
-
物理治療師教每天原地一動作「緩解腰酸背痛」:專治腰比命硬的人
-
78歲老先生腦梗塞「八年來堅持一事」恢復活力!2.2萬看護費都省了
-
馬拉松國手運動後中風 復健4個月能走路!醫教如何在家中做有效的復健
-
我是高年級實習生/退休後復健科助人 我是老奶奶的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