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夏季熱」 冷氣可退燒
【聯合報╱楊樹文/秀傳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新手媽媽抱著8個月大嬰兒,憂心忡忡問:「小孩整天發燒、胃口差、懶洋洋,吃了退燒藥也不退,到底生什麼病?」
嬰幼兒發燒總讓父母擔心,最近門診中發燒就醫的病童不少,大部分是夏季感冒,少數持續反覆發燒,卻沒有喉嚨痛、咳嗽、流鼻水、嘔吐、腹瀉等其他症狀,經問診及檢查,排除其他病因後,確定為夏季熱。
夏季熱(summer fever)以6到9月最常見,男女發生率無明顯差異,多數患者每年反覆發熱,3歲以後才漸漸回復正常。夏季熱並非感染導致發燒,只是一種高體溫現象,因為嬰幼兒大腦體溫調節中樞尚未完全發育成熟,體溫不像大人可以維持於攝氏37℃,體溫容易隨外界環境溫度變化而上升。
夏季熱主要症狀為定時發燒,發燒型態具規律性,清晨幼兒體溫開始上升,正午持續發燒,午後稍退,傍晚即退燒,但過了半夜,大約清晨時刻,若室內濕度較高、空氣較不流通,幼兒排汗不佳,體溫又會再度上升。
罹患夏季熱的幼兒,體溫通常升高至腋溫攝氏38℃或耳溫攝氏38.5℃左右,較少超過攝氏39℃。除了上述發燒症狀,幼兒胃口較差、容易口渴,且睡眠不安穩、容易驚醒,會無緣無故哭鬧或煩躁不安等。
夏季熱通常不必藉助藥物治療,退燒藥只需備用,當體溫超過攝氏38.5℃才給予降溫,以減緩不適。確認發燒不是疾病造成,父母可以運用物理降溫方式幫助寶寶退燒(見表)。
幫助寶寶退燒的物理降溫方式
1.調整室內(環境)溫度:讓嬰幼兒在通風、涼爽的室內活動,最有效方法是吹冷氣,一般建議將室溫調整在攝氏24℃或更低。
2.洗溫水澡:睡前給幼兒洗溫水澡,可以刺激皮膚血管擴張,易於散熱,預防夜間體溫過高。
3.補充水分:讓嬰幼兒多喝水,尤其持續發燒的嬰幼兒,更應及時補充液體,大一點的幼兒,給予清涼飲品或水果,例如綠豆湯、烏梅汁、不冰的西瓜等,以幫助利尿降溫。
4.適量衣物:為嬰幼兒換透氣、吸汗衣物,特別是發燒時,不需刻意添加衣物,建議是媽媽穿幾件衣服,寶寶就穿幾件,頂多再加一件即可,以免妨礙嬰幼兒體溫調節及散熱。
推薦文章
-
感冒好了卻還是咳不停?中醫:咳超過8週就是「慢性咳嗽」,這樣調理助改善
-
你需要多少維生素C對抗感冒和日常壓力?專家教找出適合自己的量
-
感冒要多喝水,但要喝冷水或溫水? 醫曝這樣的溫度最科學
-
「感冒藥」需不需要吃完?先釐清一重點!3種情況一定要吃完
-
流感不嚴重可自行在家休養嗎?醫警告一族群「併發腦炎風險高」建議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