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病毒引起/傳染性軟疣 幼童易被感染
【聯合報╱記者陳惠惠/台北報導】
一名10歲男童,左肘關節長了一顆顆紅色丘疹,乍看像囊腫性痤瘡,就診才發現是痘病毒引起的傳染性軟疣。
傳染性軟疣較發生在幼兒,以6歲以下為多,也有11、12歲左右的小朋友感染。
三軍總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江建平說,傳染性軟疣在小朋友間傳染力非常強,僅次於頭蝨,因軟疣裡塞滿了病毒,擠破後,反會愈擠愈多。
傳染病軟疣主要透過接觸傳染,幼童在學校、安親班裡,與其他小朋友密切互動,很容易感染。
傳染性軟疣外觀有些像囊腫性痤瘡,有水珠樣凸起,以放大鏡細看,則為「肚臍凹陷狀丘疹」,江建平說,「皮膚只要有輕微傷口,就會傳染」。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因皮膚乾燥、發癢,抓出傷口後,也容易被感染。
幼兒抵抗力弱,難敵痘病毒,相較之下,健康成人對痘病毒具有抵抗力。不過,江建平也碰到成人臉上、身上長密密麻麻的傳染性軟疣,因為感染愛滋病毒,免疫力低下所致。
對付傳染性軟疣,主要以冷凍治療,但治療時的疼痛、刺骨寒氣,會沿感覺神經傳到大腦,讓孩子嚎啕大哭,有家長甚至要求醫師,先幫小朋友全身麻醉,減輕疼痛。
江建平說,將麻醉藥品適量塗在患部,再以保鮮膜密封一段時間,使皮膚感覺遲鈍,可以讓小朋友在相對無痛的情況下治療,病毒疣也可以如此處理。
推薦文章
-
31歲女「額頭長痘痘」確診皮膚癌!她嘆:每天擦防曬仍逃不過
-
異位性皮膚炎 約3成病人試偏方
-
不是馬桶、水龍頭及牙刷架 醫師曝浴室最容易暗藏病菌之處
-
一直打噴嚏卻不是過敏?小心是血管運動型鼻炎!一表比較病因、症狀
-
工人拆開使用2年洗衣機嚇壞「打開潘朵拉盒子」清潔業者揭兩大防髒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