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科11型最小死亡病例 出生6天嬰兒成今年第6死
今年腸病毒發病、死亡年齡最小案例出現,衛福部疾管署今天公布,一名北部新生女嬰在出生當日就出現病症,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出生6天後仍不幸因敗血症、多重器官衰竭等併發症過世,確認為今年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第6件死亡個案。
疾管署醫師黃婉婷指出,新增個案是6月底出生的北部新生女嬰,出生當日就出現呼吸困難,隨即轉入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但不幸於出生後6天因敗血症、呼吸衰竭及多重器官衰竭過世,採檢確認為伊科病毒11型感染併發重症。女嬰出生前,母親有輕微喉嚨痛症狀,也有家人曾感冒,研判可能是周產期感染。
黃婉婷提醒,新生兒可能藉由產前、生產過程或出生後的人際接觸等途徑感染腸病毒,因成人感染腸病毒通常症狀較不明顯,容易因疏於防護而傳染給嬰幼兒。近期不鼓勵探視新生兒,若工作返家務必先更衣,在摟抱、餵食嬰幼兒前,應以肥皂正確洗手。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共10988人次,較前一周下降8.4%。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雖然腸病毒疫情最高峰已過,但新生兒感染腸病毒疫情持續發生,近4周社區腸病毒檢出型別以伊科病毒11型為多,今年腸病毒死亡病例皆是新生兒,都是因感染伊科11型腸病毒發病,呼籲孕婦及照顧者應留意個人衛生,勤洗手降低感染風險。
另外,社區腸病毒檢測發現對5歲以下幼童有較高威脅的71型個案增加趨勢,且今年已出現47例腸病毒71型散發個案,顯示社區中持續有腸病毒71型活動,羅一鈞說,現在為暑假期間,孩童如出入安親班、室內兒童樂園等人口密集、互動頻繁的場所,返家或進食前要確實洗手。
推薦文章
-
又有新病毒?人類偏肺病毒、蘋果病、黴漿菌肺炎比一比,症狀都很像怎分辨?
-
你也會對著桌面椅子噴酒精消毒?醫曝真正關鍵「這1處」卻很多人忽略
-
為何呼吸道病毒在夏天也猖獗?非藥物介入3防線阻病毒
-
🎧|腸病毒重擊43歲爸爸:手腳水泡劇痛,痛苦經歷超出預期
-
腸病毒四月底將進入流行期,如何有效消毒與防治?高危險族群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