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產婦 有產後憂鬱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進行全國孕產婦產後憂鬱狀況調查,發現約兩成(20.8%)孕產婦有產後憂鬱症狀,需要專業醫療協助,18.9%身心狀況需要留意,身心狀況不錯的有60.3%,比2012年的調查,憂鬱情況大幅減少。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馬偕醫院婦產科醫師黃閔照表示,產婦生產後出院時,就可經過量表問卷評估是否有憂鬱傾向,由社工和醫師盡早介入,避免憾事發生,這項機制可推廣到所有醫療院所,讓醫師可做更多預防。
黃閔照表示,產後憂鬱症的原因很多,包括本身就有精神疾患、小寶寶有狀況、難產、帶小孩不順利、家人不支持、缺乏休息、身材變化等,都會造成產婦壓力。
這次調查另外統計約200位坐月子中心的產婦,發現坐月子中心產婦,86.7%身心狀況不錯,僅2.6% 產婦需要專業協助,產後憂鬱較少。
黃閔照表示,坐月子中心有專人照護,小嬰兒也有他人照顧,減輕產婦心理壓力,心情相對輕鬆,但並非每位產婦都有能力到月子中心休養,建議家人要多給產婦支持、協助,並讓新手媽媽每天有獨處的時間,不要整天和小寶寶綁在一起;若覺得精神體力難以負荷,應尋求醫療協助。
亞東醫院婦產科醫師彭福祥表示,臨床上有產後憂鬱症的產婦不少,但大多僅是心情沮喪,還不到「病」的階段,建議在家休養的產後媽媽,不要獨力應付所有事情,要學習放鬆和請旁人分擔,適度減輕壓力。
【2014/10/31 聯合晚報】
推薦文章
-
腸活專家推薦喝一款「神奇飲料」:增加腸道好菌還能抗憂鬱
-
看感人電影卻沒哭可能是生病了!精神科醫揭4種不容易掉淚的情況
-
芬蘭怎能成為世界最幸福國家?駐地一年日女實錄「居民3個放鬆時刻」
-
高爾夫球員比一般人多活5年 權威教授解密關鍵「每日花2小時延壽」
-
憂鬱風暴險毀愛情?AI線上諮詢+腦刺激療法逆轉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