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寶寶哭 產後憂鬱更需家人陪
【聯合報╱記者楊欣潔/台北報導】
知名部落客懷柔去年10月喜獲千金,產前擔心產痛,產後又因乳腺炎,加上身材走樣又天天擔心寶寶挨餓,開始產後憂鬱,不但情緒低落,看到負面新聞、聽到寶貝哭,也跟著淚流不止。
內政部統計,去年龍年共有23萬4599位母親生育。但醫師指出,有三到八成產婦,可能於產後3、4天內,出現情緒低落,約有一成產婦,產後6周內出現產後憂鬱症。
國泰醫院婦產科主任蔡明松表示,產後情緒低落很常見,國內高齡產婦愈來愈多,高齡新手媽媽常因體力不足又面臨較大的社會壓力,容易產後憂鬱,有些甚至影響到伴侶的情緒,但嚴重到要轉介到精神科就診患者不多,僅有一成。
蔡明松說,婦女產後最常出現乳腺炎、泌乳不足、腰痠背痛以及作息失調等問題,新手媽媽初為人母,不但得適應角色轉變,同時也要承受產後不適,像會陰、剖腹產傷口疼痛、產道鬆弛、痔瘡、乳房腫脹、荷爾蒙混亂等,因此在新生兒出生的頭1、2周,最容易出現產後憂鬱。
家人陪伴是幫助產後婦女度過情緒低潮的重要力量,蔡明松說,另一半的陪伴有很大助益,先生在太太坐月子期間不能當「局外人」,當太太罹患乳腺炎,可以幫忙按摩乳房,或幫寶寶洗澡,一起照顧新生兒。
另外,適度運動也有助改善產後憂鬱,蔡明松建議,產後婦女可做瑜伽、凱格爾等伸展運動,活動關節,也可分散注意力,避免過度關注寶寶,給自己太大壓力;若新手媽媽憂鬱、脾氣暴躁、疲憊、失眠等現象持續兩周以上,一定要尋求醫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