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配生得多?是過去式
【聯合報╱記者張家樂/南投報導】
南投縣的外籍配偶,至少都生2個小孩,成為新生兒增加的主力。名間鄉新泰宜婦幼醫院長謝秉勳說,「外配勤生產」現象已日趨式微。隨著外配小團體的增加,很多外配生2個小孩後,會主動找醫師結紮或到婦科裝避孕器。
謝秉勳昨天說,以前很多人娶外籍配偶,擺明就是要傳宗接代,生了女兒下一胎再拚,「總要生個兒子」,外配生3、4個小孩並不稀奇。但最近一年來,他明顯感覺外配已比較有獨立判斷能力,有的懷有老二,來產檢時就說,分娩時要順便結紮,有的外配會上醫院裝避孕器。外配任由丈夫或婆婆擺佈,一生再生,生了3、4個小孩的情況,已較少見了。
南投縣大醫院或各鄉鎮市衛生所,都有外籍女子的志工,她們在外配看診或產檢時,在旁擔任翻譯,有時分娩前丈夫還沒來,志工在旁安撫產婦。外配的小團體日漸普及,也讓外配學會獨立思考。
謝秉勳說,時下年輕人不生小孩,「窮」是主要的因素。他曾碰上孕婦和丈夫,到醫院作人工流產,手術完成後,對自付額都要討價還價。
他說,以前台灣的年輕人不愛生小孩,還有外配在「撐場面」,新生兒人數雖然遞減,但還不會差太遠。但最近,連外配也相當「節制」了,新生兒的人數拉不上來,這是社會的隱憂。
推薦文章
-
第35屆醫療奉獻獎/個人獎洪慶憲 屏北唯一小兒外科醫師 默默呵護國家幼苗27年
-
許金川/名字有「發」,肝癌會一再復發嗎?
-
魚油和魚肝油不一樣,你知道嗎?專家告訴你哪些人不建議吃
-
第35屆醫療奉獻獎╱來自菲律賓、扎根恆春!陳明珠投身偏鄉 洗腎照看診
-
日本 SMA 治療經驗揭密!台灣SMA之父鐘育志:「以病人為中心策略值得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