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媽媽加油 中醫助你一把
【聯合報╱陳文娟/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
婷婷年初時生下第一個寶寶,產前已在媽媽教室得知餵母奶的好處,加上在母嬰親善醫院生產,所以寶寶一出生就都是餵全母奶。但56天產假結束,開始上班後,工作壓力導致情緒緊張,婷婷發現母奶的量開始減少,且因工作東奔西跑,常無法定時擠奶,導致乳房出現許多硬塊。
中醫調理可幫助哺乳媽媽們解決煩惱。中醫理論認為,乳房乳汁分泌與經絡、臟腑和氣血有密切關係,「乳房屬胃」、「乳頭屬肝」,乳房和肝經、胃經分布相關,《景岳全書‧婦人規》:「婦人乳汁,乃衝任氣血所化,故下則為經,上則為乳。」乳汁為血所化,賴氣運行,因此乳汁分泌和媽媽的氣血循行相關。中醫治療乳汁不足的重點,在於補氣養血,並調整肝經,通絡下乳。
以婷婷為例,她到門診求助後,經辯證辨論治屬肝鬱氣滯證型,使用加味逍遙散加減治療,每3個小時擠一次奶,奶量明顯增加,每次增加約20到30CC,讓婷婷更有信心,可堅持讓寶寶吃全母奶到6個月。
有些媽媽在坐月子期間食欲不振,吃的不多且容易疲倦,擠乳時乳汁清稀,乳房柔軟無脹感,中醫辨證屬於氣血虛弱,治療時會以補養氣血為主,佐以通乳亦可以收到明顯效果。
有些媽媽每次餵完奶之後,就頭暈、腳痠,且有產後腰痠的情況發生,中醫辨證屬於腎精虧虛,使用熟地黃、枸杞子等治療,可以減輕頭暈等症狀。
除了使用中醫調理之外,也有些自我保健的方法可幫助乳汁增加:
1. 頻繁哺乳:想增加泌乳量要多讓寶寶吸吮,且夜間一定要頻繁哺乳。
2. 心情愉快: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緒起伏和憂鬱,並請家人支持協助媽媽哺育母乳。
3. 穴位按摩:可以按壓少澤穴,少澤是手少陽小腸經的井穴,位於小指指甲外側靠指尖處,作用能通絡下乳。
4. 飲食調理:一天至少攝取2000CC水分。多攝取蛋白質成分高、營養豐富的流質飲食如牛奶、花生湯、紅豆湯等。避免食用酒精類、含咖啡因、刺激性食物及生麥芽、韭菜。
推薦文章
-
「海上烏金」烏魚全身是寶,這樣烹調去油脂!膽固醇高可以吃烏魚子嗎?
-
患乳癌平均年齡早了7年 醫師建議避熱感應紙改用手機載具
-
走路沒有運動效果?專家教加入4動作讓你「氣血翻湧」:體虛者也能練
-
明明在休息反而很累?營養師曝「損耗氣血」5個習慣 90%第一項就中標
-
降低乳癌死亡率 早篩、治療宜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