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多虛多瘀 月子要做好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坐月子時該吃些什麼?北市聯合醫院林森院區中醫師林君玉指出,例如豬肝湯、花生豬腳湯、杜仲米酒等均可適度料理食用。這些藥膳的功效分別是補血、強腰腎、補脾胃,改善筋骨痠痛及排除惡露。
豬肝湯算是較簡單易做的坐月子時才之一。醫師指出,材料為豬肝一付、麻油一湯匙、鹽少許、杜仲粉3錢。作法是麻油爆香薑片,放入豬肝片快炒2分鐘,加入少許鹽、杜仲粉,再煮沸即成。豬肝湯有助補血、強腰腎。
其次,花生豬腳湯,則以豬腳一付、麻油一湯匙、杜仲粉3錢、花生2兩。作法是將麻油和老薑爆香、豬腳汆燙後再一起炒,加水6-8碗,和花生一起放入慢燉鍋中,煮至軟爛,加少許鹽調味即成。食用時加1匙杜仲粉。這道食療方有助補脾胃、補血、增加乳汁分泌。
另外,醫師表示,也可以黑豆、羌活,杜仲粉等材料泡米酒適量飲用,有助改善筋骨酸痛或排惡露。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產後調理是華人的特殊文化,俗話說「月內無做好,到老就艱苦」。北市聯合醫院林森院區中醫師林君玉指出,全世界只有中國人或華人社會有坐月子的民間習俗,起源於中國傳統醫學,自宋朝醫書記載已有數百年的歷史。
華人將產婦的健康恢復與調理稱為「坐月」。醫師解釋,字面意思是「坐草臨產之月」。林君玉指出,古代妊婦臨產有許多術數避忌,需算好方位安置產帳,鋪上草席或氈褥,妊婦臨產即坐臥於其上。國內相關研究曾顯示,產後坐月子的觀念並未隨著歷史演進而遭淘汰,多數民眾認為月子坐不好,老來病痛多。都市化程度最高的台北市,產婦坐月子的比率超過9成5。在中醫看來,坐月子有必要。產後婦女若未做好調理,往後容易有頭暈、腰痠背痛、怕冷、月經不順等後遺症。
中醫認為,產婦分娩時的產傷出血,產時用力、而致陰血驟虛,元氣耗損,又多瘀阻,故有「產後多虛多瘀」的看法。產後不能洗冷水或接觸冷物等禁忌,是擔心因接觸寒性物質及食冷物易致脾陽不振而影響水的代謝,進而形成水分滯留。對於產後清潔與飲水,現代中醫師大都認為,可以較乾淨的溫水清潔,喝乾淨的溫水都不會影響產婦的健康。
推薦文章
-
睡前「吃一匙花生醬」幫助整晚睡得更好!美醫師解釋背後原因
-
北市抽查食品3件黃麴毒素超標 馬前總統最愛福源花生醬也不合格
-
健康效益大不同 專家告訴你吃黑巧克力的最佳時間及其6大營養
-
針灸、拿藥只能二選一? 健保署:均有健保給付、違者開罰
-
謝謝你留下來陪我/當年曾是金頭腦 婆婆失智陷錯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