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超音波 提早發現胎兒異常
【聯合報/記者修瑞瑩/台南報導】
成大醫院婦產部最近採購新型的4D超音波檢查設備,可更早發現胎兒結構異常。
一名25歲準媽媽最近轉診到成大醫院,懷有頭胎22周的她在診所產檢時,發現寶寶的背部異常,但一般的超音波無法詳細確認,成大以新型的4D超音波檢查,認為應該是薦尾骨畸胎瘤,從孩子的下背部長出,由於其他檢查都正常,醫師建議媽媽在孩子出生後進行手術切除。
婦產部蔡佩穎昨天表示,薦尾骨畸胎瘤發生率約每3000到4000名新生兒中就有一個,約有6成完全在體外,少數完全長在體內,胎兒可能會合併有羊水過多、胎兒窘迫、心臟衰竭及早產等問題,必須盡早處理。
新型的4D超音波檢查設備,主要針對胎兒的結構進行檢查,在懷孕20-24周時,進行半小時到1小時的檢查,可仔細評估胎兒的主要器官是否正常,診斷率大約6到8成,一旦發現異常,必要時可會同小兒科、小兒外科參與治療計畫,寶寶一出生即可獲得治療。
這項設備可以看到寶寶在媽媽體內時的動態狀況,像是揉眼睛、踢腿等,很多父母自費進行檢查,第1次看到螢幕上的寶寶立體圖像時都非常感動。
【2010/01/21 聯合報】
推薦文章
-
屏東免費月嫂服務再升級,讓小產媽媽和準媽媽迎來「神隊友」
-
肝囊腫、血管瘤、再生結節怎麼辦?醫師教你何時該追蹤及處理
-
男性40歲就應開始做健檢!醫師給每個年齡層的健檢項目指引
-
短期連續懷孕恐影響女性健康 醫呼籲正視產後避孕重要性
-
高溫、油脂最易溶出塑化劑 專家建議即食商品換容器再微波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