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病床前無孝子」下一句更貼近現實、戳到痛處
比「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怨念更深的等級就是「久病床前無孝子」,年老破病之後孤身一人,在床上動彈不得,子女卻都不在身旁,可以說是活著比死了還要悲傷的一件事。
【久病床前無孝子】
華人「百善孝為先」的文化中,照顧年老的父母無疑是基本的孝道,但是從現實面來說,當子女成家立業之後,有自己的工作要忙、有自己的家庭要扛、有自己的小孩要養,很少有人能夠時時刻刻陪伴日漸衰老的父母親。
反觀西方文化,你會發現英文裡面並沒有能夠直譯「孝順」的單字。他們依然敬愛與尊重父母,父母遇到困難時,他們會出錢出力,但是他們沒有養兒防老、給孝親費、順服長輩這種全方位盡孝的觀念。
這些根深蒂固的文化差異,隨著時代推移,漸漸的兼容並蓄,並沒有一定的好與不好,不過,「久病床前無孝子」的下半句,東西文化都適用,道出血淋淋的辛酸,顛覆浪漫的愛情信仰,那就是「久窮家中無賢妻」。
【久窮家中無賢妻】
國片《誰先愛上他的》中,謝盈萱詮釋一個見錢眼開的糟糠之妻,一舉拿下金馬獎影后寶座,她在劇情一開始死要錢、咄咄逼人的模樣,其實背後都是出自畢生奉獻家庭的辛酸無奈,年輕的她本來溫婉、有女人味的一面,是丈夫離去之後,決定把遺產留給小王,讓她變的歇斯底里。
「久病床前無孝子,久窮家中無賢妻」你認同嗎?這句古人云的背景是在農村社會,當時,農村女人嫁做人婦,一生也就圖個奮發上進的丈夫,男主外、女主內各司其職,如果老公很努力卻時運不濟,妻子還能同甘共苦;但如果老公懶惰不知進取,家人總是吃不飽穿不暖,久而久之,再賢慧的妻子也擠不出好臉色,甚至最後離家而去。
有人覺得世態炎涼,不到最後一刻不知道誰會陪你走到最後。年輕時候是暴發戶,老的時候可能流浪街頭;曾經許下山盟海誓,現在早已過眼雲煙;也有人認為在現代的高壓社會下,「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沒有人能完全捨棄物質生活,沒有麵包的愛情是不能長久的。
如果不想要為錢傷感情,最好在婚前擬好財產協議、家用支出分配,談戀愛的時候可以追求純真;組織家庭的時候就要追求務實,人們必須先庸俗的過活,才能高雅,然後再死去。在這個前提下,沒有一對夫妻可以不談錢。
【人情世故需要持續培養】
再怎麼血淋淋的警世預言,也只是戳破現實的人情世故,想要別人怎麼對待自己,首先自己就要釋出善意,想要求另一半賢良持家,自己就要讓家人衣食無虞。夫妻攜手走過半百,大抵上都知道如何共處,倒是晚輩在與老人家相處的時候,要多多體諒他們「衰老」的脆弱感。
劉墉曾經用吃飯當例子,如果晚餐煮好了端上桌,晚輩們沒有等長輩出來,就直接自己開動的話,等到老人家緩緩地出現、默默的吃飯,會讓他們有一種「蹭飯」的自卑感,每一個人都會老去,顧及長輩的心情,做人子女的不能不知道。
推薦文章
-
中年抗衰老10策略!早餐吃顆蛋、不要常和另一半吵架都有助提升記憶力!
-
前一天吃大餐隔夜爆肥好幾公斤?健身教練糾正:增重的不是脂肪
-
「超商麵包不會壞所以不能吃」?專家提原理破解:愛喝珍奶更沒理由怕
-
兼具不同風味又好吃 專家教你如何挑選最適合擺盤的6種起司
-
微微風樂團公益演唱會 一道微光照亮社會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