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小紙條 「貼近」青春期孩子
【聯合報╱劉貞柏/台北榮總新竹分院主治醫師】
「醫師,我女兒最近都不跟我說話,怎麼辦?」小芬是單親媽媽,最近女兒進入青春期,脾氣變得跟以前不一樣。
「你們完全沒說話嗎?」
「也不是,但沒說兩句,她就躲到房間裡面。」
於是我舉出幾個具體建議讓她參考:
1.寫小紙條分享生活點滴。使用簡短字句,避免長篇大論。寫太多容易變成說教,造成反效果。我建議小芬不妨偶爾寫些小紙條放在她女兒的桌上。
2.增加跟子女「共處一室」的時間。就算沒有特別交談或活動,也能逐漸拉近距離,建立好的開始。很多家人即使天天見面,但若沒事做,待在同個房間卻產生「尷尬又不知所措的感覺」,這時要注意彼此溝通是否有問題。
3.確認子女生活細節。孩子幾點睡?星期幾有輔導課?最近學校有什麼重要活動?多蒐集這些資訊,自然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的關心。
同時要關心青春期孩子的生理發育,可從較中性的問題開始,如「最近長高多少?」,對男孩可問:「班上其他男生有沒有開始長鬍子?或問女孩:「衣服合身嗎?老師會談論生理期的問題嗎?」關切子女生理發育之餘,同時協助克服「轉大人」的尷尬。
4.「點、線、面」,逐步建立聯絡網。「點」指頻率低,強度大的溝通,如不常跟老師聯絡,但在家長會討論親子問題;或趁著同學來家裡玩,父母跟同學自然聊天,側面了解孩子交友情形。
「線」是指頻繁地雙向溝通,在學校聯絡簿上,頻繁跟老師互動交流,「面」是指多方能同時見面聊天。
5.自我評估心情。有些父母本身壓力很大,情緒晴時多雲偶陣雨,子女避之唯恐不及。這時應主動利用諮商懇談或精神衛教,重新調整心情,自己保持愉悅輕鬆好心情,親子關係更和諧。
推薦文章
-
6歲女童骨齡狂飆 藥物抑制性早熟
-
手腳冰冷 營養師推薦5熱飲暖身效果特別好
-
孩子胖胖卡哇伊?醫籲:肥胖讓這「激素」增多,易長不高
-
她聘吃飯教練採用「提高代謝瘦身法」每餐吃飽飽兩周激瘦7公斤
-
莫名出現瘀青?1周沒消快就醫!5大原因留意身體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