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廁洗奶瓶 寶寶腸胃炎血便
【聯合報╱記者苗君平/台中報導】
台中縣最近有名8個月大的小男嬰,出現嘔吐、發燒及血便症狀,原來是家長使用公共廁所外的清水,清洗寶寶奶瓶,未消毒就裝飲料給寶寶喝,感染「沙門氏桿菌」,導致罹患腸胃炎。
小男嬰出現嘔吐、血便、發燒等症狀,家長心急如焚至梧棲童綜合醫院就醫,指帶小男嬰出去遊玩,途經休息站,使用廁所外的水清洗奶瓶後,未加熱消毒,就裝飲料給寶寶,隔天出現嘔吐、發燒與不斷解出黏液血便等症狀,嚇壞他們。
小兒感染科醫生高佳慧說,經檢查是發現感染「沙門氏桿菌」,最近兩個禮拜以來,已發現20多個病例,年齡從3個月大到6歲,主要症狀是腹瀉、黏液帶血絲便、高燒不退等。
她表示,「沙門氏桿菌」是嬰幼兒腸胃炎常見的病因之一,傳染途徑為未煮熟的海鮮,未經消毒的飲用水,在台灣感染的高峰期在每年7 月到9月,但冬天也有案例。
她說,年紀愈小的孩子感染,病狀愈嚴重,尤其是一歲以下嬰幼兒,免疫力與抵抗力低,併發症更嚴重,可能危及生命,造成腸穿孔、敗血症、腦膜炎,與骨關節炎等。
她提醒家長,平時要注意飲食衛生,飲用水要煮開、勿生食海鮮、避免使用地下水給嬰幼兒飲用或清洗奶瓶茶杯,以免染沙門氏桿菌。
推薦文章
-
苗栗縣民三成一為老幼者 著重疫苗政策預防傳染病
-
衣服洗得又香又白,恐引發過敏、性早熟!醫師教從標籤辨識有害添加物
-
導致嬰幼兒住院的大魔王RSV 長效型單株抗體全台開打
-
用溼紙巾擦屁股乾淨又衛生?醫警告「傷害健康」建議最佳清潔方案
-
日本旅遊怎麼避免得流感? 林氏璧公開私人8項防疫小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