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食快樂感 可以尋找替代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
一項調查發現,垃圾食物讓孩子變胖,卻可能讓他們更快樂。學者建議,父母禁止孩子吃垃圾食物、維持身體健康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子女的心理健康;替孩子找到其他快樂感,更有助「戒垃圾食物」。
台灣大學農業經濟系助理教授張宏浩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國民健康訪問調查」資料,蒐集台灣地區兩千三百六十六個二到十二歲兒童樣本,發現近四分之一兒童體重過重,約百分之十九曾覺得不快樂。
分析發現,吃愈多速食(薯條、披薩、漢堡)及含糖飲料的兒童,過胖機會愈高,但覺得不快樂的機會愈低。
學界關於垃圾食物與兒童過胖、快樂感的研究不多,張宏浩本身沒有小孩,他說這項研究的靈感來自於每次到速食店,都會看到小孩吵著要吃,父母卻不給的「親子大戰」場面。
「研究一開始發現,體重過重的小朋友比較快樂」,這個初步結果引起張宏浩好奇。他指出,無論台灣還是歐美國家,談營養、健康的大多是食品營養專家,「他們可以很精確算出喝一杯飲料會增加多少熱量,甚至幾公克的體重」,卻忽略健康其實有很多面向。
研究結論指出,健康的指標可以分為主觀與客觀:體重是否過重是客觀指標,而否快樂則是主觀指標,兩項指標應該找到平衡點,才算真正健康。張宏浩表示,近年經濟學中衡量行為效用的指標,逐漸從以往的「金錢」,轉變為「快樂感」。
若吃速食讓小朋友覺得快樂,張宏浩建議父母,多花點心思,「找到其他讓他們快樂的方法」。
【2009/06/01 聯合報】
推薦文章
-
食物放冰箱還是發霉?「1廚房小物」是冰箱除濕保鮮神器,加點鹽更有用
-
為什麼拉麵店招牌是紅色的?美食家從「色彩心理學」透露商業機密
-
燕麥片加牛奶最搭?譚敦慈親授「隔夜燕麥」製作法,加「它」形成最強營養組合
-
吃對油反而能降膽固醇!醫揭「血管最愛的油」,煮飯常用這種油會增心血管負擔
-
平底鞋最健康、傍晚腳腫試穿比較準?專家曝買鞋常見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