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忙三餐 忘了孩子三餐
【聯合報/記者李承宇/台北報導】
南部孩子比北部孩子更容易過胖,住在都會的兒童比住在鄉村的兒童不快樂。台大農經系助理教授張宏浩的研究甚至發現,收入相對較低家庭的孩子,體重過重的機會更高。
張宏浩並不意外這項調查結果。他以美國為例,社福機構會給收入低於貧窮線的家庭「食物券」,讓他們去超市、大賣場買東西填飽肚子;由於這些錢只能花在買食物上,加上低收入家庭的營養健康知識不足,無法顧及食物品質,很容易造成孩子過胖。
而台灣中產階級以下收入家庭,雙親可能都要忙於家計,沒有時間照顧子女飲食,三餐往往只是到路邊攤扒一碗滷肉飯,或是買一個很油膩的便當解決,久而久之會就讓子女的體重過重。研究顯示,月收入五萬到七萬的家庭,子女喝含糖飲料的機會最高。
有錢人的健康知識較高,也較有時間精心料理食物,要拉近貧富之間健康的差距唯有靠教育。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研究員張苙雲首度證實,教育擴張確實可以縮小高低學歷族群間的健康差距。
她指出,教育程度高的人容易擁有較好的收入、知識,因此會有較好的健康狀況。張苙雲分析「台灣社會變遷調查」九千三百多個樣本,在一九九○到二○○五年,受學校教育年數只有四年、六年的低教育程度者健康狀況,與受教十二年以上的人愈來愈拉近。
張苙雲認為,民眾平均教育程度提升,對於健康知識、行為的傳遞具有加乘效果。以往的健康知識可能只在高學歷者的小圈子裡流傳,但若高教育程度的人占社會人數過半,原本專業的健康知識可能很快就變成「社會共有知識」,讓低學歷者也能受惠。
※延伸閱讀》
.小朋友偏食 真的長不高
【2009/06/01 聯合報】
推薦文章
-
扭扭腳趾也有幫助 5個日常生活中的小動作能讓心血管更健康
-
成功減重5公斤,但減掉的是肌肉還是脂肪?醫:觀察身體1處
-
過胖母親「長照慘況」讓她嚇壞決心改變!71歲跑出時速13km絕佳成績
-
日常太規律其實不好 醫師揭生活6NG習慣恐讓大腦提早老化
-
慢病主題館【老年衰弱】小心老年衰弱 早期介入降低長者跌倒、住院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