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琴、唱歌… 聽損兒聲聲不息

聯合新聞網 聯合新聞網

【聯合報╱記者劉惠敏/台北報導】

「花少不愁沒有顏色,我把樹葉都染紅」,兩歲的廖大千認真地唱完童謠「西風的話」,看到眾人鼓掌,也興奮的拍起手來。若非耳上的「電子耳」漏蹤跡,一般人不一定會發現,這個活潑的男孩是聽損兒。

「20年內,台灣沒有不會說話的聽損兒童。」雅文基金會創辦人倪安寧當年許下了心願,如今基金會走過15年,幫助了3千多個孩子,不因聽損而失去與世界溝通的能力。

雅文基金會執行董事陳景松說,這本書記錄的不僅是15個生命故事,還代表3千多個聽損兒家庭的心路歷程。醫學科技進步,電子耳幫助許多聽損兒能聽到聲音,在聽覺口語法配合下,他們可和他人便利的互動與溝通。

15歲的徐代軒是第一批接受聽覺口語法的孩子,昨天代表致詞,一字一句清晰地表達感謝,「我就是聲聲不息的代表」。8歲的弟弟徐代明也接著上台,稚嫩的童聲很響亮,他說要感謝的人太多,「謝謝的話實在說不完」,最後很認真的向大家鞠躬。

兩兄弟都是因為先天聽神經病變逐漸失去聽力,媽媽朱淑媛說,當初在基金會的鼓勵下,還是決定手術,除了口語訓練外,也讓孩子及早識字。代軒在幼稚園中班就讀了三國演義、西遊記,愛觀察的弟弟代明,最愛問「這是什麼字」?兩人在校成績也表現頗佳。

身為啟聰老師的陳文通說,當初發現孩子梓盈是聽損兒時,也曾經慌張。他提醒,有障礙的通常是大人,在及時教育下,聽損兒仍有無限的可能。就像現在的梓盈,不僅可彈奏鋼琴、上台表演,還是2009年聽障奧運中最年輕的游泳選手。

聽損 聽障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