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的叛逆/沒有「形象」 生活更自在

聯合新聞網 商周

【摘自《中年的叛逆》,張鴻玉著,商周出版】

只要你內心對自己還存有形象、意見、概念、觀念,人生就永遠有衝突……所以,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可不可能對自己不存形象?

——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murti)《謀生之道》

不管是想要別人記得自己或是忘了自己,每個人在乎的都是有關自我的形象,心靈導師克里希那穆提說道:「我們每個人在心中都有著自我的雕像,只不過這個雕像不是被我們用手所雕刻出來,而是用意念、經驗與知識所刻出來的,是我們用無數的掙扎、衝突、痛苦所刻出來的。」又說:「由於大多數的人隨時隨地都在關心自己是不是夠好、別人會怎麼看我、我會不會成為大人物、別人會不會尊敬我……因此我們永遠都生活在掙扎與衝突之中,年紀越大,自我的形象就越堅固、越固執,除了美好的形象為自己帶來一些安慰,你就再也感覺不到快樂……。」

克里希那穆提認為,只要我們心中存有形象,認為自己該擁有什麼樣的形象,或應該為自己創造出什麼樣的形象,我們就將會更擔心自己,讓自己疲於奔命,因此也喪失了清明與快樂。

當我們越是在意別人,就表示對自己越沒有信心,同時也顯示出我們過於關注自己的形象。為了不讓別人看扁了自己,不許別人藐視我們「自以為是」的形象,於是我們裝模作樣的保護這個形象。

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權利,有人認為做老師的該要道貌岸然,也有人希望為人師表能夠和藹可親。別人要怎麼說,我們不可能去堵住他的嘴,我們能做的,就是全力的支持自己,告訴自己:「這就是我、我贊成我自己、我喜歡我自己的樣子、我愛我自己。」

商周出版

商周出版

推薦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