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需適時補充水分防中暑外 中醫建議多吃2食物補充電解質
氣溫不斷升高,讓人熱到受不了,中暑、熱衰竭頻傳。康華中醫診所院長張家蓓說,夏日氣虛生熱,流汗過多容易耗損心氣,除了多喝水,建議可以多吃玉米、小黃瓜等滋陰補氣的食物。
張家蓓表示,很多人以為流汗就是排毒,其實狂流汗可能是身體「太虛」。如果夏天熱到爆汗,再加上頻繁進出冷氣房,溫差太大而出現倦怠、無力、頭痛、惡心等症狀,小心是中暑了。
預防中暑,要多喝水,但要在對的時間喝水。張家蓓指出,在出門前或運動前,就要先補充水分,而不是等到流汗才補水,身體吸收水分會有時間差,進入血液後,才會被輸送到全身。
在運動過程中,每小時的流汗量其實相當驚人,電解質也會隨汗水而流失,嚴重失衡會導致中暑。張家蓓建議,可以補充電解質,不光是喝運動飲料,因為含糖飲品易讓體溫上升、加速脫水,即便運動飲料的熱量看似比其他手搖飲低,但喝多了也會增肥。
張家蓓表示,只要均衡飲食,就能攝取身體所需的鉀、鎂、鈣等電解質。玉米、小黃瓜含有豐富的鉀、鎂等礦物質,且含水量豐富。夏季盛產小黃瓜,有些玉米品種也是夏季採收,雞肉炒小黃瓜、燉煮玉米排骨湯,補蛋白質也補充了電解質。
除了食補,要解身體的熱,還可以刮痧促進氣血運行。張家蓓推薦,可使用刮痧器以不會損傷皮膚的力道,依「經絡循行」的路徑,由上往下、由內往外慢慢疏通肩頸的緊繃感。
張家蓓提醒,刮痧輕輕刮拭即可,並不是「出痧愈多愈有效」,要避免下手過重,皮膚破皮受傷反而容易造成細菌感染,變成反效果。
責任編輯:辜子桓
推薦文章
-
小黃瓜要買刺多還是光滑的?5種常見蔬菜挑選訣竅 讓你上市場不踩雷
-
自己種的蔬菜更要認真洗!專家教正確方式:用一物泡10分鐘有效殺菌
-
植化素有「紅、橙、黃、綠、紫、黑、白」7種顏色 一次看懂有哪些功效及代表蔬果
-
非必須營養素但對健康有加乘效果!植化素是什麼?該怎麼吃?
-
華人媳婦分享美國婆婆做的晚餐「清淡到令人髮指」網反讚:簡單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