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火鍋太胖、不健康」是假議題 重點在於這些細節
火鍋是中國人非常喜歡的飲食方式。尤其是在冬天,親朋好友圍坐一起,邊涮邊吃,鮮香撲鼻,其樂融融。
不過,關於火鍋流傳著許多傳說,比如“不健康”“會引發痛風”“容易長胖”……
火鍋,能夠有“健康的吃法”嗎?
其實,“火鍋”只是一種烹飪的方式。它健康還是不健康,並不取決這種烹飪方式,而是取決於吃什麼、吃多少?
怎樣吃火鍋才能既享受美味,又保障健康呢?下面來細說。
1、吃什麼?
火鍋可以分為三個組成部分。
首先是鍋底。
各地有不同風格、組成各異的鍋底,大致可以分為麻辣鍋底、清湯鍋底、菌菇鍋底、酸湯鍋底等等。
人們說“火鍋不健康”,往往是因為鍋底中含有大量的油和鹽,這在麻辣鍋底中尤其突出。有一些食材很容易吸附油和鍋底湯汁,也就會攝入比較多的脂肪和鹽,這是“火鍋”這種烹飪方式本身可能存在的唯一健康“短板”。不過,如果是其他鍋底,油和鹽的用量也並不比其他的常規烹飪方式多,也就談不上“不健康”了。
根本的是食材。
最常見的火鍋食材是肉類,比如羊肉、牛肉、五花肉、雞肉、加工肉製品(火腿腸、午餐肉、肉丸子等)、各種水產品、內臟下水等。它們對健康的影響跟“涮”的方式沒有什麼關係。如果是跟煎炸、燒烤等烹飪方式相比,火鍋的加熱溫度不超過湯的沸點,而且時間很短,甚至還要更好一些。
此外是蔬菜以及素食類,比如各種綠葉蔬菜、蘑菇、海帶、豆皮、豆腐等等。綠葉蔬菜、蘑菇等吸附能力強,為了減少油和鹽的攝入,可以減少在麻辣火鍋中涮這些食材,而在其他鍋底中就沒什麼影響。尤其是綠色蔬菜,用清淡的鍋底來涮,由於加熱時間短,維生素的損失更少,甚至更為健康。這一類的食材,可以多吃一些。
還有一些食材可以分類為“主食”,比如馬鈴薯、粉條、麵條等等。它們本身也無所謂健康不健康,關鍵在於吃了多少。
此外是蘸料。
不同的人對於蘸料的偏好相差很大。有的人喜歡很重的油碟、麻醬,有的人幾乎需要蘸料。一般而言,蘸料都是高脂肪、高熱量的,蘸的時候會有相當部分吸附到食材上,從而大大增加了脂肪和熱量。從“健康吃火鍋”的角度說,應該盡量減少蘸料的使用。
2、那些特定人群的火鍋
說到飲食,人們總是說“XX人群不能吃”“XX人群要少吃”。
火鍋本身並不會對哪個人群產生特別的危害。某個人群“能不能吃火鍋”是個偽問題,我們應該關注的,只是“XX人群”在吃火鍋的時候要注意哪些食材。
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人的日常飲食要注意維持血糖,所以飲食核心是避免糖和精製澱粉類食物。在火鍋中糖並不多見,基本上就是吃火鍋時不要喝含糖飲料就好。至於精製碳水化合物,主要就是麵條、米粉等,跟常規飲食時注意的方向並沒有區別。
痛風患者:
各種內臟下水往往嘌呤含量很高,對於痛風或者高尿酸的人需要節制;海鮮水產和其他肉類的嘌呤也不低,這部分人群也需要適可而止。此外喝酒會影響尿酸的排出,也會加劇痛風發作的可能。
乾蘑菇、乾豆製品的嘌呤含量高,但吃火鍋的時候,蘑菇和豆汁品要麼是新鮮的,要麼是發水的,嘌呤含量其實並不高,痛風病人也還是可以吃的。
火鍋的湯裡會聚集各種食材的嘌呤,尤其是涮鍋內臟下水、海鮮水產和肉類之後,湯中的嘌呤含量會比較高。擔心尿酸和痛風的人群,就不要去喝湯了。
孕婦產婦:
孕婦產婦的飲食是各種“禁忌”流行的領域。然而火鍋這種烹飪方式並不會孕婦產婦帶來額外的危害。平常飲食中孕婦產婦能吃的食物,在火鍋裡也能吃;平常飲食裡不能吃的,在火鍋裡也不能吃。
其他人群:
很多人喜歡問“XX人群應該怎麼吃”,這個XX人群,可能是胃病病人、三高病人、癌症病人、健身人士、減肥人士……還有“XX季節應該怎麼吃?”,這個XX季節可能是春夏秋冬。
但是,火鍋只不過是一種烹飪的方式,不同的季節、對不同的人群,也只是把不同的食材從生做熟、從不好吃變得好吃的一個過程。每個人在飲食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不管是火鍋、傳統中餐、西餐還是加工食品,都是一樣的。
所以,吃火鍋的時候,完全可以忘掉“火鍋”這種特定的方式,而只是考慮:我吃什麼食物?吃多少?
本文摘自雲無心微博,作者為北京清華大學生物學碩士、美國普度大學食品工程博士,長期在美國從事蛋白質應用方面的研究。有感於坊間流傳著各種真真假假、莫衷一是的飲食說法,利用自身的專業素養一一查察,發表於部落格。
推薦文章
-
吃火鍋沾和風醬比較健康?營養師闢謠 教你用這些天然食材自製醬料
-
莫名出現瘀青?1周沒消快就醫!5大原因留意身體警訊
-
日本「蘋果病」疫情創25年新高 赴日旅遊會有影響嗎?
-
三十年來總算從下廚魔咒中解脫!53歲單親媽採「三餐極簡飲食」方便又健康
-
煎魚如何不黏鍋?5技巧讓你煎出完整不破碎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