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凍肉怎分辨?專家:口感變差、風味下降
肉品專家表示,要分辨進口雞肉與國產雞肉,仔細看還是可以從色澤、口感風味等辨別,但加工肉品則吃不出來,至於營養價值則差別不大。
中華民國養雞協會副理事長吳勇賜表示,進口白肉雞主要走加工路線,沾粉、沾料後做成各種炸物或雞排、雞丁、調理包等,經過加工消費者根本難以分辨。另外,台灣人喜歡雞腿與雞翅,西方人則喜歡雞胸,因此常把腿與翅賣來台灣。台灣產的白肉雞每公斤至少要60至70元,國產雞肉根本難以競爭。
東海大學畜產與生物科技學系教授吳勇初表示,進口雞肉因為是冷凍的,肉的顏色會比較差,販售時雖不會標示生產國,但會寫「解凍肉」。國產雞肉則會標明產地台灣,也會標示「冷藏肉」,加上消費習慣不同,進口雞肉以腿肉為大宗。
價格僅國產雞肉的1/3到1/4
早餐店燻雞、炸雞塊多用進口
吳勇初也表示,進口雞肉與國產雞肉「風味與口感」大大不同,因為雞肉經過冷凍以後,口感會變差,風味會下降,也不像冷藏肉一樣多汁,但營養成分相差就有限。台灣雞肉因為是宰殺後冷藏,新鮮又鮮嫩多汁,進口雞肉無法比。
即使如此,吳勇初表示,進口雞肉還是有其消費市場,且消費大眾也吃不出差別。例如早餐店的燻雞三明治,使用的燻雞大多是進口雞肉,坊間炸雞塊大多使用的也是進口雞胸肉,進口雞腿主要賣到超市;至於價格,進口雞肉的價格僅國產雞肉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推薦文章
-
減葷多蔬救地球 永續低碳生活市集吸引2000人響應
-
「我絕不在飛機上用餐」流行病醫曝出國旅行不讓腸胃生病7要訣
-
吃紅肉易致失智症?加工食品都不能吃?專家破解5個常見迷思
-
試遍168、211各式輕斷食法還是瘦不下來? 醫揭3大卡關原因
-
🎧|韓柏檉的「不精準飲食哲學」 擺脫框架、追求生活情趣才健康